鱼还是熊掌?本科学习与考研大计的博弈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18日
内容导读:
博弈攻略2
孰是孰非,关键在心态
一般来说,各大高校都会在大三学完必修课程,大四安排一些实习活动和少量的选修课。但是由于某些专业设置的特点,一些学校仍然会在大四安排必修课程,毕竟高校的教学活动安排不是以考研为中心,所以考研的同学首先要给予理解,不要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极端地“逢课必逃”。
能“得兼”最好,只是要注意,无论怎样协调,因为心态浮躁而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是最不可取的。也许是你的准备还不够,那么为了一个理想的考研结果,不如在心态方面再加些砝码。“平和喜乐”才是考研人追求的,只有先保持“平和”的状态,才能争取到“喜乐”的结果。
“如今社会竞争渐趋白热化,很多学生对考研的重视程度几乎到了极限,逃课似乎是必然,并且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但无数失败的案例在警示考研人:为了考研,逃课并不是最可取的应对方法,争论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考研本身也不会有什么效用。“考研成功的并不一定是逃课逃出来的,逃课了也不是一定就会考好。只有把握好心态,才能在遇到矛盾时能够更好地协调。”重庆大学心理系的王教授这样告诫考生。
博弈攻略3
解决矛盾,计划最关键
本科课程与考研复习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时间的安排,效率最重要。考生最现实的考研策略是在保证能顺利通过毕业考试、拿到学位证的大前提下,以考研为中心,灵活、安全、有序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其中计划最为关键。虽然有的学校抛出“学分修满可不上课”的“橄榄枝”,但是一个完整的考研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江西财经大学的杨教授告诉考生,不要觉得去上一节与考研科目无关的课就浪费了多少时间,关键是计划好你的复习与学习的时间安排。尤其是在考研复试中,考查非常全面,说不准就能用到你觉得没有用的专业知识。在课上你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缓解备考过程中的压力,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考研休闲”的方式,同时心里也不会产生因为逃课而带来的负罪感。
从长、从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复习和生活计划,让“鱼”与“熊掌”成为错落有致的部分,有张有弛,紧张有序,效率自然能够上来。
这样换一个位置思考,换一种角度看待,“鱼”还是“熊掌”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