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还是熊掌?本科学习与考研大计的博弈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18日
内容导读:
###TITLE[多面族:抓着上课的衣,拽着逃课的里]###
2. 多面族:抓着上课的衣,拽着逃课的里
博弈论:负和博弈
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使所得小于所失,即通常所说的两败俱伤。
在考研的协调过程中,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博弈心情:“既不想逃课,又要把考研复习做扎实,哪个都放不下。”
博弈历程:
被动听课,心系考研
“我们这学期还有几门课,不去上吧,有些课确实有意思,也担心会有旷课记录;去上吧,又觉得听不进什么东西,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的张同学很无奈。
“我是每堂课都去上,怕对不住老师。”西南财经大学的赵刚就是一边上课一边看考研书。他说:“带上你的人,带上你的心,带上你的考研复习书。人交给老师,心交给考研。”
“我始终觉得被迫去上课,在下面偷偷看考研书,听课质量根本就不能保证,复习考研的效果也好不到哪里,但我还是找不到两全齐美的解决办法。”山东大学的易飞同学虽然有一百个不情愿,还是选择了边上课边看书。
“我真的不想逃课,但又担心最后考试通不过,学位证拿不了。所以每次都是逼着自己上课,到了又不想听,就趴桌子上睡觉。”兰州大学大四的黄杰同学担忧地说。“心情烦躁,实在看不下考研书。现在想想都感觉很怕,要是考不上怎么办?”黄杰很郁闷。
博武器:
时间在于“利用”,不在于“占用”
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参加考研,而且考研的专业课试题多数是由各高校自行命题,教材深浅相差很多,因此,多数考研同学感觉时间总不够用,不得不用一切时间来复习考研。因为不想逃课,选择了边上课边复习的方式,老师讲到有吸引力的地方就听上几句,没意思就继续奋斗于自己的“第二产业”。
实际上很多成功的考研人都清楚,时间多少是个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不在于你占用了多少,而在于你有效地、用心地、高效地使用了多少时间。哪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每天只有几个小时,只要你学习状态好、效率高,复习的方法和材料对路,那时间就是足够用的。
中国农业大学的吴教授认为,这种情况下考生容易得“交叉感染”,如果一边有意无意地听老师讲课,一边准备考研复习,有时难免互相影响,甚至“窜笼子”,混淆知识点,弄得似是而非,影响学习和复习进度,事倍功半。
心理学上有一种方法,是按照“紧急-重要”两个维度把所有事务归到“紧急且重要”、“不紧急但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象限中。考生可以把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务归类到四个象限当中,首先排除掉那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务,解放这部分时间,然后仔细鉴别哪些是紧急但不重要的,这部分最难鉴别。譬如,刚要去听关于考研的讲座,舍友打电话叫你去吃饭,这是紧急的,但是重要吗?如果不去,可能影响舍友感情,但只要说清楚就没问题了,所以要仔细鉴别和处理,最好把这部分事务安排到统一的时间来集中处理。
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是那些涉及长远规划的事情,譬如自己希望获得的工作和拿学位,可以放宽时间考虑和执行,但是不能不做甚至放弃。而紧急且重要的,则是现在必须马上着手做的,譬如某门课程马上考试,如果不过肯定影响你的复习情绪,譬如你的学业方向,确定了才能保障你能克服重重苦难将考研坚持到底,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早日确定。这样划分归类后,考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生活重点,不再疲于奔命,让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的地方,在本科学业和考研复习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有时候听课和复习也像武侠小说里的“左右手互搏”,虽然互相影响,可未必就是互相干扰。“其实很多不是考研的科目都会和考研的知识产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东北大学的杨教授说道,“如果上课纯粹为了点名,纯粹是为了老师而上,那真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考研人已经成年,应该学习对自己真正有教益的东西,应该为自己而学,而不是让周围的没必要的事情扰乱心思,找不着自己。”
自愿学习和“身在曹营,心在汉”,效果完全不一样。我们不妨摆正心态,对自己的实力进行正确分析,找到听课和复习的最佳契合点。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做恰当的事情,才会更有成效。
风险指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