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综合课)试题(含答案)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14日
内容导读:
70.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史料。
《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衰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也。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武夫、宦竖之后,良可叹也。”
【答案要点】(1)《明史•刑法志》的这段文字,概括出了明朝极端君主专制法制的突出特征。(2分)
(2)廷杖是明朝皇帝杖责大臣的非常之刑罚。明律中并无廷杖的规定,但自朱元璋始,经常于殿廷杖责冒犯皇帝的大臣。(4分)
(3)厂卫干预司法,是明朝司法制度的一大特点。作为特务机构,厂卫既非国家专门司法机关,又无法定司法职权,却在皇帝纵容和宦官操纵之下,凌驾于中央司法机关之上,滥施刑罚,严重破坏了封建法制的正常秩序,是皇权高度集中和恶性发展的产物。上述情况至明朝中后期更加突出。(4分)
【解析】本题的要求是分析史料。分析史料一般分为以下两大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概括该史料说明的问题;第二层次是对概括出的结论进行论证。论证时,必须从史料中已经提供的角度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71小题,共1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71.联系我国实际,试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及其意义。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答案要点】(1)法治社会中,权利保障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法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没有权利保障就没有法治。(1分)
(2)权利保障原则的主要内容: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如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或者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2分)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依法平等地保护权利和依法平等地追究责任。(1分)
③权利义务一致:即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2分)
(3)在立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是立法良善的表现,也是法治的前提。(2分)联系当代中国的立法实际,谈权利保障原则的意义。(1分)
(4)在政府执法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执行权利保障原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2分)联系中国的执法实际,谈权利保障原则的意义。(1分)
(5)在司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切实保障人权是法治的重要保证。(2分)联系中国的司法实际,谈权利保障原则的意义。(1分)
【评分说明】对考生的回答,根据其观点是否明确、说理是否充分,条理是否清晰、联系实际是否得当,语言是否规范、流畅,酌情给分,最高分不超过15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