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自考新闻
正文
字体:

自考中文《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宋代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日

内容导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妙用比喻,写形传神:“人比黄花瘦”,此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和谐一致。这种突然、鲜锐、敏捷的联想的结合,把帘外之菊与帘内之人打成一片,把外界之景与内心之情打成一片。

○“莫道不消魂”的设问和“帘卷西风”的动感,这一问一答,一动一静,情景若即若离,行文跌宕起伏。全词的韵味由此增浓。

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

○李清照,晚年流寓临安所作。

○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热闹景象和欢乐生活的回忆,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南渡后的凄苦之情。但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词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表现了对故国的眷念不忘。

○对比描写,倍增哀乐:上片着重写今,下片着重写昔。全篇以中州盛日的“三五”与眼前的“元宵佳节”对比,以昔日的欢乐幸福对比今日的寂寞悲苦,以乐景写哀情,借其哀情更显深沉、浓重。

○问句写心,深刻入微:明知流落他乡却偏问“人在何处”,写出词人物是人非的心理感觉。“春几许”之问既表达了词人晚年由于生活重创因而枯索黯然的心境,也表达了词人对于歌舞升平的现实的怀疑。“次第岂无风雨”之问表面上是写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却隐喻着时代风云的变化,同时也恰切地反映了词人在饱经忧患后悲观疑惧的心理。三个问句,一振一跌,抑扬起伏,深刻入微地写出一个历经人世沦桑的飘泊者的复杂心理。

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又题作“秋情”,南渡后写成。

○通过描绘出残秋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饱经忧患、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和哀愁。是和民族兴亡之感交织在一起的悲哀和激愤。

○层层铺叙,结构精严:从“乍暖还寒”到“点点滴滴”可分为六层,(从气候的寒暖流学下来烘托心情的不能平静,一可伤;秋风凄厉,酒难御寒,二可伤;一见归雁,便触旧哀,三可伤;身心憔悴,无心赏花,四可伤;满眼牢悉日长难耐,五可伤;雨打梧桐,心烦意乱,六可伤。)总述六可伤之事与开篇十四叠字呼应,终于跌出一个“愁”字,结束全篇,感情有起有落,结构次序精严。

○善用叠字,声情并茂:起笔连用十四叠字,不仅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节奏和旋律。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赵明诚《金石录》30卷,著录自一代至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和碑碣文字,共两千种,跋尾502篇。

○记叙文。叙述了《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的过程;特殊爱好以及在金兵南侵的动乱年代国破、家亡、夫死、金石辗转散失的不幸遭遇。充满着作者对金兵侵掠的无比愤眼,对南宋统治者懦弱无能、仓皇奔逃的极大不满。

○文笔生动,形象鲜明如画。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词意境开阔,气势豪放,不事雕琢,是南宋初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于湖词》传世。

○此词作于张孝祥任都督府参赞军事、北伐军在符离溃败、和议复起之后,上片描绘淮河沿线边备松弛、荒凉冷寂的景象,下片抒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软弱行为予以辛辣的讽刺和谴责,对中原父老盼望恢复寄予深切的同情。

○艺术特点:此词选用《六州歌头》词牌,句子短促,音节顿挫,适合表现悲凉苍劲的感情。作者选用典型的场景、细节来寄托情思。从视听两个角度写边防无备,前后对比写沦陷区,写壮志难酬这样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写金兵骄横,讥讽统治者,写遗民之盼,写行人之愤,形象与情感浑然成为一体,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初入淮河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为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最后无所依傍,自成一家,时号“诚斋体”。所作诗多脱口而出,不堆砌典故,语言通俗,风格浏亮、清新、活泼、自然,但意境往往浅俗。有《诚斋集》传世。

○诗中寄寓诗人对国势日益衰落的深深忧虑和民族屈辱感。

○构思巧妙:以北宋时的桑干河,与当今的淮河作比较:昔日的桑干河是北宋北边的疆界,而今南方的淮河却成了南宋极北的边界。其言外之意是谴责南宋统治者丧失了广阔的中原地区。

○语言及浅近通俗,语意却含蓄深刻,“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用极轻松的语调,表现作者极沉痛的心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雅)

○杨万里,此诗表现了理学家那种淡泊安和的生活态度。

○形象丰富而又画面清新。

○结句“闲看儿童促柳花”明写“闲”字,一“看”一“捉”,一静一动,不仅写出初夏鲜活之画面,更写出诗人通脱之胸襟,将深山古刹的静寂带入天真儿童的嬉戏之中,从而使平凡的日常生活具有了诗的意味。

游山西村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创作风格:生平作诗近万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涉及时事政治的作品激昂慷慨,具有强烈的义愤,成为时代最强音。自成一种宏丽雄肆而又沉郁顿挫的风格。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本诗描绘了明丽的山村风光景物,反映了农民待客的真诚热情及生活习俗,从中表现出诗人与农民之间趋势深厚的友谊。

○层次分明,章法细密,整体结构自然通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明丽的色彩,流走生动的句式,展现了浙东一带丘峦起伏、河汊纵横、道路曲折、花柳交映的迷人景色,反映了诗人行走在山阴道上,面对目不暇接的美景时那种又惊又喜的心情,而且还用形象化的语言,道出了一种理趣,引领人们去参悟人生的哲理。

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

○陆游,表达了诗人“一片丹心报天子”、为国立功的远大志向和恢复宋室的坚定信心。

○构思特点:

○慷慨豪迈的抒情风格,意境阔大,感情激越,富于跳跃性,重抒情而不重叙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