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文《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明代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日
内容导读:
满井游记
○袁宏道,这是一篇山水小品。
○文章生动描写了京郊满井的早春风光,表现了作者潇然于山水之间的一种闲情逸致。
○在结构上善于铺垫和蓄势。作者本欲写满井早春风光,开篇却先写“燕地寒”,春天姗姗来迟;写由于风沙多,不得出,“局促一室”的憋闷。为后文写游满井的欣喜、空阔感,特别是全文的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作了充分的反衬。
○于叙事写景之中注入自己的主观感受,物我交融,韵味深远。他笔下的满井春色,无不染上作者的主观色彩,为欢快的情感所左右,使笔下的春光成为能看到、能摸到、能感到的意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写景特点:对于早春的景色观察细致,描写时笔触精巧,颇为传神。甚至还体察到鱼鸟也像人一样欢迎春天的到来,说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间“皆有喜色”。文中还善于运用比喻,把难写之景、难状之情,举重若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浣花溪记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竟陵派创始者之一,倡导“幽深孤峭”,以“求古人真诗之所在”。著有《隐秀轩集》。
○主旨:文章对浣花溪的景色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对诗人杜甫在“穷愁奔走”之中“犹能择胜”而居的胸怀表示了极度赞赏。
○写景特点:①描画景物能抓住其特有神态,语言精练,景象鲜明,能抓住景物特色进行描绘,引人入胜。如写浣花溪的景象用七个“如”字,将溪水纤细长曲、蜿蜒盘旋的开头和青翠深碧的颜色概括而形象的表现出来。②写途中所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叙次井然,格局清晰。③文章写景抒情结合比较自然,触景生情,联想自然,使境界更加鲜明切实。由“浣花清远,东屯险奥”想到杜甫“穷悉奔走,犹能择胜”由此发出“胸中暇整,可以应世”的赞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冯梦龙,字犹龙,子犹,别署龙子犹。自号“墨憨斋主人”,主张文学作品表现“真情”,主张作品要通俗化。他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长篇《新列国志》、《平妖传》。
○小说通过下层妇女杜十娘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最后被迫害致死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纨绔子弟把妇女当玩物的卑劣行径,揭露了封建主义统治下等级森严的婚姻制度,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与残酷。
○杜十娘形象:他是一个聪明美丽而又刚强的女性,不幸沦落烟花,她热烈追求爱情,希望过和普通人一样的幸福自由的生活。由于特殊的生活境遇,使她形成了精细谨慎的性格特点。为了达到从良的目的,她周密安排一切,积蓄珍宝,物色对象而当她一旦发现自己所选非人时,毅然以身殉之,又表现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精神。
○李甲:懦弱卑鄙而又自私的花花公子形象。
○善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在尖锐的矛盾中刻画人物,细节描写极为生动细腻。如“十娘微窥公子,欣欣拟有喜色”,寥寥数语的描写,生动地提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突出人物,如杜十娘决心殉情时挑灯梳洗耳恭听的一段描写,不仅写出了十娘的美貌,更烘托了她不惜牺牲生命,追求美好理想的高尚品德。又如写柳遇春对十娘先疑后敬和十娘投江后惋惜愤慨,都有力地表现了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在结构上,作者运用了“埋伏”的笔法,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杜十娘的描金文具就是一个贯穿前后的“埋伏”。当十娘临行告别众姐妹时,众姐妹送她一个描金文具,人们只以为里面收着些许盘缠。可当李甲将杜十娘出卖后,十娘打开文具,里面却盛有百宝,宝箱内的秘密被揭开了,十娘将珠宝一件件抛入江中,痛斥李甲、孙富投江而死,将作品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有无穷的回味。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