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自考新闻
正文
字体:

自考中文《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明代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日

内容导读:

明代部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传记文写得很有特色。

○本文是一篇赠序。记述了自己幼时家贫,在买书和求师都十分不易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的经历,以此勉励后辈应珍惜良好条件,专心学习,刻苦自励。

○对比手法的运用:先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再写今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然后说明,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主要是因为自己用心不专,而非他人之过。对比鲜明,词顺理达,颇有说服力。自然使人认识到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重要性。

○结构布局:全文布局先宾后主,宾详主略,选材精当。先写自己,再写太学生,最后才写马生。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难,引出写今日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再引出对作为今日太学生之一的马君的夸奖和勉励。这样由宾而主,逐层写来,点明题意,推出主旨,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语言简洁流畅,恳切自然。理明词达,情真意切。

卖柑者言

○刘基,字伯温,精天文和兵法。

○主旨:文章通过卖柑者之口,淋淳酣畅地指斥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饮美酒,食佳肴的文臣武将,不过是一些不懂用兵、不会治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配物,尖锐地揭露了元朝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本质,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愤世嫉邪”之情。

○构思巧妙:这是一篇含蓄深刻讽刺小品,以讲故事的形式发表议论,讽刺世态,警戒后人。由买者的责难,提出“欺”字,引出下文的卖柑者之言。又由卖柑者的回答,引出作者的感想,点明题旨。卖柑者的议论是一种自我辩护,但其思想实质是讽刺时政,在自辩中借以揭露邪恶、抒发愤慨,是本文构思巧妙之处。

○诘问手法:本文采取了设辞问答的方式,反诘揄,深化题旨。买卖双方的问答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问答中运用大量排比反诘语,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理力量。卖柑者边疆反诘展开别开生面的论辩。这种句式不仅显现了文章揄论证的深度,而且使行文跌宕多姿,气势酣畅。

○对比鲜明,揭露非常深刻:如柑子“表”与“质”的对比,文臣武将“外”与“中”的对比,皆极显其“败絮其中”的本质。由柑子而文武官僚,又巧妙地构成了自然物体与社会现象的类比关系,把文章题旨推向深处。而以“察”与“不察”作比,进一步指出应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柑”的“小欺”去认识社会的“大欺”。通过这层层对比,展开叙事说理。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还有长篇《平妖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作品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集中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矛盾斗争,着重表现了作者对于雄豪混战及暴君苛政的不满与谴责;对于和平统一及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的追求与选择。结构宏伟严密,战争场面的描写雄伟壮观,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洗练明快,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盖世才能,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超人的智慧和一种求实精神笔强烈的事业心。

○情节曲折,善于运用铺垫、泻染、烘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在诸葛亮出场前集中笔墨描写司马徽、徐庶先后向刘备介绍诸葛亮的才华,刘备出访过程中又写了孔明的朋友、岳丈、弟弟和童子等人物形象,造成烘云托月的效果。其他如对卧龙岗周围环境的描写,荷锄农夫所唱的山歌,草堂上的对联,以及诸葛均所吟咏的诗歌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淡泊、高雅、宁静的意境,这对塑诸葛亮形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