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自考新闻
正文
字体:

自考中文《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明代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日

内容导读:

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

○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空观主人,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戏曲《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乔合衫襟记》(即《玉簪记》)、《南音三籁》。刻书家,刻书号称“善本”。

○《初刻》、《二刻》以描写市民阶层生活以及晚明社会商业活动,揭露封建官场与封建家庭内部的各种黑暗与丑恶现象。

○程氏兄弟在在海神的帮助下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发财致富。

○本篇的特点之处在于作者对商业规律的探索,小说强调了掌握内在商业规律、市场信息的重要性,神女对程氏兄弟的帮助是指点他囤积居奇的买卖,药材、丝绸、粗布,每次都能赚 到大笔的钱,这是现实社会搬有运无商业规律的反映。

○爱情描写的特点:程宰与女神的交往,不单纯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还有商业利益的驱使。当他看到女神变幻出的财宝时,艳羡非常,而女神则以肉贴在他的脸上,告诉他,非分之物,得了反要生祸。伤口写出了商人爱情生活的独有特色。

西湖七月半

○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明末散文家,有小品散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嬽文集》、《石匮书后集》。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述了昔日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风俗和情景,表现了作者鄙视那些达官贵人和无赖子弟的思想感情,表露了自己清高自傲的思想和风雅不俗的情调。

○文章结构严整,描写细致。起句开门见山,点出了要写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择取世态,把游人分为五类,具体描写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和格调。第二段总写杭人七月半游湖的情景,“避月如仇”四字说明他们并不懂真正看月,只是好虚名凑热闹而已。最后一段为看月正文,作者领略湖光月色的清兴,与前面的喧闹场面、庸俗情态形成鲜明对照。

○全文写景抒情,蕴藉含蓄,往往于随笔点染之中隐寓着自己的思想风貌。

○语言清新活泌,诗意浓郁,讲究修辞,巧于用字。

○五种人: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③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夏完淳,字存古,14岁抗清,17岁殉国,《南冠草》、《玉樊堂集》,风格沉郁。

○这是一首诀别故乡的诗篇,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国仇未报、壮志未伸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慨叹。

○内容:三年寄居他乡,奔走作客,如今成为囚犯,面对无限江山,天地再大也无容身之处。知道就要赴黄泉路,难舍家乡和故人。自己死后,不屈的魂魄返回故乡,也将在空中注视后继者高举义旗,抗清复明。

○抒发了“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昂扬精神,表现了他复仇的愿望以及对家乡对人世的依恋,风格激昂高亢。

○全诗对仗工整凝练,气壮而语俊,有较强的感染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