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习唐诗
来源:转载编辑:youhm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日
内容导读:唐诗是中国文学璀璨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代人。家长教小孩普通话大都从唐诗开始,可见唐诗在小孩的成长中多么重要。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唐诗呢?————学网新闻频道
唐诗是中国文学璀璨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代人。家长教小孩普通话大都从唐诗开始,可见唐诗在小孩的成长中多么重要。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唐诗呢?
一、指导朗读,流露感情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种加强识记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时下,有些小学生盲目喜欢唐诗,囫囵吞枣,生搬硬读,缺乏感情,没有享受到其带来的审美和陶冶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只从表面上模糊诵读,没有认真思考诗人融入的感情。诗人借助了“明月—霜”来抒发“思—故乡”的离愁,滋生别离故乡别离妻子的情愫,形成“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又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寄景抒情,赞叹景物的“无限好”,流露出一屡屡凄凉,“只是近黄昏。”教师要抓住诗人的感情主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身心投入,走进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诗韵律的美妙,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可利用课前课后大量诵读家喻户晓的唐诗经典名句。那一首首脍炙人口、令人荡气回肠的唐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会受到更强烈的感染。学生诵读后念念不忘,余味无究。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敏锐性,促进记忆。学生经常熟读成诵可以启发语感,促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因此,学生朗读歌要读出诗人的感情来,这才把握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二、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享受意境美
小学生学习唐诗不能仅仅为读诗而读诗,光靠记忆,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学习蕴涵哲理的诗名使人思维灵活、身心旷怡、坦然处世。例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描写构柳树的婀娜多姿,千万条枝叶像绿丝打扮着的少女。这样的美丽和楚楚动人,是出自哪个妙手点美呢,啊,原来是二月里的习习春风。诗句的点睛之处在于意境美,一幅春景图豁然出现在眼前。又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在山中寻友人不遇,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仅仅看到是漫山遍野的树木。诗句一个“深”字,写出树林的高大和浓密;一个“苔”字,说明这座山常年有丰沛的雨水,又因为树高林密,遮蔽阳光,土地潮湿。有人有景的山,由静而动,有声有色,由视觉到听觉,这样描写意境乃属一绝。诗歌的语言美,通过简朴的语句韵味,意境美仑美奂。因此,教师首先要强调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获得诗歌的美感作用,更加体会到学习唐诗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三、领悟诗人的写作风格,学习诗人的爱国情怀
唐代诗人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其中不乏饮誉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诗仙李白,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之作《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后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诗圣杜甫,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计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恨和对老百姓的爱,力透纸张。“区区八个字”使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野的草生长茂盛,每年它都由枯萎到繁茂。任凭野火燃遍,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拂又生机勃勃。这生命的顽强,赋予一种精神,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这些诗人的写作风格,无不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更要学习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唐诗,不能仅仅从表面上过分追求诵读,更不能凭一时的热度搞一刀切的做法。而要遵循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思维方式逐渐趋向多方面思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唐诗,赏析唐诗,变学习唐诗成为一种终身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