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GCT语文笔记--重点突破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1月26日
内容导读:
三、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流传下来的固定词组。它言简言赅、风格高雅 ,极具表现力 ,能恰当的使用成语 ,会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正确使用成语 ,首先要了解成语的特点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形式固定 ,成语从结构上看 ,是短语 ,在使用上却是词语 ,由于其来源于古代 ,使用时间长且形式早已凝固 ,因此不能随意更改增删。二是词义固定 ,由于成语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典籍、口头俗语等 ,在使用之初 ,便蕴涵许多历史文化生活背景 ,有其不可变更的意义 ,因此 ,多数成语在今天的使用过程中 ,仍要用其古义。三是变化发展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有一部分成语也会发生变化 ,主要是结构、语义及感情色彩方面。其次 ,要善于从实际使用过程中 ,总结经验 ,概括规律。
一般来说 ,成语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
(一 )不解词义而导致错误。
1 .完全不解或全凭猜测。这类错误是由于平时阅读过少或记忆不牢造成的。高考中如出现这种情况 ,可以凭技巧处理 ,并且由于其对于考生是陌生的 ,一般不会故意设置为错误的。如 :有些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 ,答题时总找不到主要矛盾 ,对次要矛盾又纠缠不休 ,求田问舍 ,对此 ,我们要耐心地予以辅导。 (指胸无大志 ,只关心自己的私利。)
2 .不解成语背景导致望文生义。如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 ,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 ,正好火中取栗。 (出于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猴子和猫》 ,比喻冒着生命危险替别人做事 ,自己一点好处得不到。)
3 .仅从字面理解导致曲解误用。如 :当时暴雨如注 ,满路泥泞 ,汽车已无法行走 ,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 ,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慢慢步行 ,就当是坐车。)
4.关键词语理解错误而导致误用。如 :由于他不重视使用标点符号 ,写文章时文不加点 ,所以行文不通顺。 (“点”;墨点。“加点”就是涂改的意思。意为“文章不需要修改”。)
5.不懂用法或词义将意思弄反。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 ,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队望其项背。 (意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在否定句中。)
(二 )不合语境。
1 .弄错范围。如 :会议期间 ,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 ,摊前车水马龙 ,产品供不应求。 (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 ,来往不绝。范围应是大街上等繁华地带。)
2 .弄错对象。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 ,房屋宽敞明亮 ,只是摆设略显单调 ,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谦辞 ,表示由于别人的行为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对象应是第一人称。)
3 .搭配不当致错。如 :他的爸爸妈妈都是歌唱家 ,平时耳濡目染 ,所以他也很喜欢音乐。 (“目”缺少搭配。)
4.不合情理致错。如 :待你刚扔下 ,冷不防从柱子后面、电话亭旁、从小卖部里会窜出一个值勤的大叔或大妈 ,他 (她 )们守株待兔地要罚你的款。 (比喻不通过主观努力而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5.故意夸大而致错。如 :有些商品广告 ,故意夸大其词 ,让消费者梦寐以求 ,结果只能是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梦寐以求” ,这是故意夸大 ,不符合实际情况。)
6.语义重复而致错。如 :教育改革如今取得很大成果 ,高校年年大幅度扩招 ,普通高中的教学改革也正方兴未艾。 (“方兴未艾”与“正”重复。)
(三 )成语感情色彩不当而致错。
1 .褒义贬用。如 :这几次抢劫案都是由他一手策划 ,他就是这群歹徒的中流砥柱 ,真是罪不容诛。(“中流砥柱”是褒义词。)
2 .贬义褒用。如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 ,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 ,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 ,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易错成语辨析(注意:例句大多是错误的)
1.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一字排开,那他便首当其冲地映入你的眼帘。
2.一劳永逸: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誉之为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3.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4.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和谣言的传布不是完 全没有原因的。 ——从近一时期的情况分析,我们企业的机构改革要有大举措的传说,决不是空穴来风。
5.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6.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 的情景。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7.莘莘(shēn)学子:莘莘,众多。——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8.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9.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0.休戚相关: 休,喜悦。戚,忧愁。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 ——在茫茫沙漠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渡难关。
11.美轮美奂:形容华丽的房屋高大而众多。——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2.始作俑者:第一个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 气的开创者。——谭嗣同愿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二人确乎少些刚烈。——他为邀请外国俱乐部队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
13.以儆效尤:以处理一个案例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儆,警戒,告诫。尤, 过错。
14.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1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和不可磨灭的言论。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
16.弹冠相庆: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庆贺。形容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指坏 人准备上台。——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里,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4栋,"五一"前后又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将乔迁新居,个个都弹冠相庆。
17.涣然冰释: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 完全消除。 ——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
18.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19.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辱。 ——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20.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正道沧桑》演出后,一时间观众趋之若鹜,报刊好评如潮。
21.明日黄花:过了重阳节的菊花。意思是即将枯萎,没有什么可赏玩了。比喻过时的事物。——买几束鲜花和寄贺卡、书信给亲朋好友,表达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在上网过年的今天都似乎成了昨日黄花。 ——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14.这则消息早已是明日黄花,但她还以为是新闻呢。
22.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物品,没好的文章或有用的人才很多。
23.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项,脖子。背,脊背。一般用于否定形式。
24.比翼双飞:特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吕静姝、王晓波
25.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凑近他的耳朵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 ——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够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
26.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形容言论、意见非常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27.豆蔻年华:专指代女子十三十四岁。——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因盗窃和打架斗殴而被判刑4年。
28.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游戏。
29.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极其细微。 ——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30.首鼠两端:形容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犹豫,进退两难。 ——1999年产值要超历史,创税也要超历史,长江机床厂确立的这个目标,真可谓是首鼠两端,不同凡响。
31.气冲斗牛: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或非常生气,愤慨之极。——西湖胜景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斗牛的,是白堤和苏堤。
32.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
33.醍醐灌顶: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底醒悟。
34.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35.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打仗需要有勇有谋,切不可暴虎冯河。
36.官样文章:指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引申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虚文滥调。——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37.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汗牛充栋,比比皆是,根本算不得什么。
38.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名:占有。
39.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的。强,振奋。原来指能振奋人的意思。现在形容某人某事大体能使人满意。——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四川队蓝剑男子篮球队在外援杰胜的率领下,险胜广东宏远队,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40.评头品足:原来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现在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挑剔毛病。 ——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们经过一番评头品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41.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42.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43.指手画脚:原来指一边说话,一边做各种动作。现在多指不负责任地乱加指点、 批评,或任意发号施令。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44.一蹴而就:一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45.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爽:差错。——在最近十多年里,各种语文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46.脍炙人口: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诗文人人称赞传颂。 ——反对腐败的口号一经提出,就产生了脍炙人口的影响。
47.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例句所谈的是久别重逢,并不是彼此素不 相识,不应当使用萍水相逢来形容,可以改为不期而遇。——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48.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极为有限。 ——我国历史学家励精图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著作。
49.倾巢而出: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在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50.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续写作 升堂入室。——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刑警当场逮个正着。
51.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认真仔细地进行讲解,而且还颐指气使,示意大家积极发言。
52.暴殄天物:泛指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的生物。意思是任意残害虐杀各种生物,后来 也指不知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
53.间不容发:距离很近,中间不能放进一个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54.不一而足:原来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事或不止出现一次。
55.罄竹难书:磬,尽。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他自从去年到任以来,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好事,其政绩可谓罄竹难书。
56.虚与委蛇:虚,假意。与,跟。委蛇,敷衍。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我们对待朋友要真心实意,不能虚与委蛇。——对待任何事情,他都是虚与委蛇,一幅漠不关心的样子。
四、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的使用 ,是考试的一个重要范围 ,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 :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我们既要善于从虚词的性质、功能、用法等方面辨析 ,又要善于把虚词置于一定的语境动态中分析。
(一 )虚词的使用要与语义一致。如 :李登辉炮制的“两国论” ,不仅没有得到岛内民意的支持 ,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解析 :“而且”应改为“反而” ,或将后面的句子改为“而且也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应和”。
(二 )虚词的基本用法要记牢。如 :我们在互联网上查阅了水星、火星等太阳系九大行星和长江、黄河、珠江等三大河流的资料。解析 :“等”作为虚词在句子中一般有 :①表省略。②表语气。我们很多人只看重或只知道前者。
(三 )虚词与句中其它词语搭配要恰当。如 :对于救命之恩 ,仅仅说一句谢谢 ,是很轻飘飘的。“很”在这里不能修饰“轻飘飘的” ,“轻飘飘的”就等于“很轻”。同样 ,我们不能说“很重重的” ,“很红彤彤的”。
(四 )虚词中的一些固定结构不能随便更改。如 :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 ,不能抄袭别人的经验 ,要从我们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解析 :此句虚词结构应是“以……作为”。
(五 )关联词的搭配不能生搬硬套。如 :他们想 ,与其为了抄近路踩坏了老乡的豆苗 ,宁可多走几里路。解析 :“宁可”与“不如”等同。
(六 )虚词的使用要符合句子语气。如 :小王不会喝酒 ,你何苦强迫人家喝呢 ?解析 :“何苦”、“何必”都有“无必要、不值得”的意思 ,“何苦”主要是同情施动者 ,因此应改为“何必”。
(七 )虚词的使用要符合句子逻辑关系。如 :我不同意购置沙发、转椅等家具 ,因为这些东西对于我们并不急需。解析 :“对于”一词 ,正好将句子意思弄反了 ,应删除或改为“对于这些东西”。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