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小升初”难背后的故事
来源:转载编辑:池久让发布时间:2011年7月22日
内容导读:“小升初”难,难在所谓名校的招生名额有限,家长和孩子惟有耗费巨大的时间,为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准备、准备,再准备;除此以外,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升初”的难还体现在除了统一的入学考试,通往名校之门竟然还存在着几条“捷径”。当然,要走上这些捷径,需要的,是“金钱开路,特权掩护”。
记者连忙追问,如果出现上述的情况,需要额外付费吗?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培训班的孩子,不用付费,这就是该机构的“独家手段”!
记者进一步向他提问:如果孩子实在不争气,分数差得比较多,是否能够帮忙通过更特殊的手段,保证孩子入读名校?
该工作人员有些高深莫测的回答记者,手段是有的,不过很为难,须向学校领导或者单位领导协调名额。他向记者透露,今年他帮助几个孩子协调了入学名额,花费从3万元到9万元不等。
对于记者的惊讶,该工作人员显得见怪不怪,他提醒记者,名额有限,新一期的培训班招生已经接近尾声,孩子要就读的话需要尽快报名!
接下来,记者又拨打了3家培训机构的电话,了解到的情况和上述培训机构类似。
培训机构都强调,首先会对孩子进行最优质、最有效的培训。其次,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帮忙想办法,协调一些名额,不过也需要金额不小的花费,基本都在2至10余万元不等,不过这些机构都不愿说得太详细,他们建议记者带着孩子约个时间面谈、面试。
经过对昆明4家“小升初”培训机构的电话采访,记者初步确认了网友们所述经历的真实性。虽然这些机构都否认他们和某些中学有合作关系,并且还一致否认存在“中学教师买卖入学名额”的现象,但他们都承认,可以通过“手段”从“有的领导”、“有的单位”“争取”名额。当然,前提都是必须花费大量的金钱。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采访的几位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都向记者“证实”,各所中学的入学考试还是“很公平”的,只要孩子的分数超过了录取线,就肯定能够入学,不存在成绩达标却落榜的现象。
但记者认为所谓的“很公平”实在经不起推敲。如果招生标准能够锁定为“入学成绩”一项“硬指标”的话,“小升初”问题不会像当下这般引起众多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正是由于除了考试成绩,“是否参加了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的培训班”,“是否愿意并有能力花费大量金钱”向“有的领导”、“有的单位”协调名额等远超孩子能力范围外的手段,也成为了“小升初”过程中能够决定名校入学名额的关键因素,才会使得“小升初”问题越来越复杂,牵涉越来越多的人,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
有关人士认为,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是被保障,且是均等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这些12、3岁,未至豆蔻年华的天真孩童们,却被动地卷入充满了金钱、权利、人情关系等不稳定因素的复杂竞争中。
对于那些向往名校的孩子来说,能让他们保住接受“有保障、均等”教育权利的办法似乎只有从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但相关迹象表明,这其中,存在着多种孩子们本身无力实现的“途径与手段”。
这样的现实局面同样让家长为难,孩子们本该拥有的公平均等的机会,但现实中,却很可能因为家长们的“三六九等”而公平不在。
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教育制度的不切实际,是教育政策的制定失误,是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还是引入民办教育必须承受的市场竞争之痛?这样的现象是否应该存在下去?如何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获得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还是利益链下的严重的教育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