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全国小学数量10年减少一半
来源:转载编辑:kider发布时间:2012年1月4日
内容导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今天上午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今天上午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姚建年委员:
当前为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大批 村级小学并入乡镇,初中进入县城,农村学校数量大幅减少,许多学生上学路途远、不安全因素增加。部分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一些地区出现了辍学率反弹的现象。 低龄学生住校,过早离开家庭和农村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不利影响。并校不能搞一刀切,就近入学可以明显降低安全隐患。请问如何进一步从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特别是最近几起校车安全事故发生后,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前提是 要了解这个问题出现的起因和过程。一是全面了解和把握布局调整的原因。这里可以概括为“一少”、“一多”、“一高”。“一少”,就是农村学生数量减少,学 龄人口减少。全国6—14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从2000年的2.05亿减少到2010年的1.58亿,减少了4700多万。 “一多”,就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除了人口减少之外,又走了一部分。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目前约2.4亿,他们的子女要么留 守,要么随迁。2010年随迁进城读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约1200万。“一高”,就是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提高。农村学校的规模小了,老师就少了,家长担心 质量难以保证,也导致了学生向城镇学校流动。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由于上述的原因,我们的小学减少了一半,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初中减 少了六分之一,从6.4万所减少到5.5万所。
二是必须正视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布局调整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提升了教师配备水平,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总体上是应当肯定的。但一些 学校的撤并中,也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的问题,这是应当予以改进的。学校撤并后,要么住宿,要么不住宿。对住宿的学生 来说,学校撤并后一些学生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住宿,学校不仅要解决教和学的问题,还要解决吃、住、玩、卫生、安全的问题,以及家庭经济负担。而不住宿的学生 上学,要么步行或骑自行车,占到了64%,要么乘坐交通工具,包括校车、公交车、租用车、私家车等,这也带来了交通风险。
三是要努力解决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这里包括几点:
一要明确学校撤并的思路原则,要慎重对待学校的撤并,要充分考虑学生上下学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不具备条件的不予撤并,对需要保留的教学点要坚持办下去,而且要办好。
二要要明确学校撤并的工作程序,要建立学校布局调整的听证和公示制度,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意见,对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程序予以撤并的学校,也要先建后撤,解决好不住宿学生的交通问题,解决好住宿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
三要应对学校撤并带来的新情况。要改善寄宿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学生的宿舍、食堂以及厕所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 补助。要办好有需求的教学点,目前全国有近7万个教学点,要努力改善它们的办学条件,配备合格的教师,特别是采用信息技术,以及教师走教和志愿者服务等方 式提高这些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建立校车制度,规范校车的运营管理,解决好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