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小学辅导新闻
正文
字体:

“小升初”内幕调查:重金求“坑”

来源:转载编辑:zoe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1日

内容导读:有机构对去年北京市8个城区“小升初”的入学方式做了调查,给出的答案是“超过10种”,包括计算机派位、对口入学、推荐生、特长生、寄宿学校、民办学校、特色学校、双向选择、共建生、企事业举办学校子弟入学、直升、人工调剂分配等等。

  孩子“小升初”,究竟有几条通路?有机构对去年北京市8个城区“小升初”的入学方式做了调查,给出的答案是“超过10种”,包括计算机派位、对口入学、推荐生、特长生、寄宿学校、民办学校、特色学校、双向选择、共建生、企事业举办学校子弟入学、直升、人工调剂分配等等。

  孩子想进重点中学?“花头”更多。进“重点”前,先报名“占坑班”;为保住“占坑班”的位置,就得参加“班外培训”。从孩子三年级进入“占坑班”到六年级面临“小升初”,有的家长四年中的实际花费超过10万元;有些孩子读“占坑班”的费用甚至占到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

  整理完北京“小升初”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心里有一种难言的沉重。

  由杨东平牵头、主持,首都教育学者与媒体记者历时数月共同完成的调查报告,完整披露了京城及其他地区“小升初”的种种内幕,以及勾连于“小升初”升学机制之上的巨大利益链条。

  北京作为首都,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小升初”竞争自然格外激烈;也正因如此,北京的“小升初”几乎浓缩了全国各地的种种升学途径。

  本报记者 王乐

  “小升初”渠道:怎一个“乱”字了得

  今年北京市出台的“小升初”政策,再次强调“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京城“小升初”择校渠道多达10余种。最让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的,是“占坑班”与“点招”。

  所谓“占坑班”,是指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比如,北京人大附中“华罗庚数学学校”即最早举办、且最有影响力的面向小学生的课外培训机构,后更名为“仁华学校”。

  世间本无“占坑班”。起源于1998年的占坑班,缘于其时“小升初”由统一考试改为“电脑派位”。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进入薄弱学校就读,而重点学校为争优秀生源也不愿接收“电脑派位生”,进而出现了以奥数培训为主的培训学校,由它们充当替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功能。

  目前,京城各大名校都有自己对口的培训学校。所谓“占坑”,即先进入这类学校就读,将来才有可能被“点招”进入对应的名校。

  北京市重点学校具有“点招”资格的,有北大附中(约60人)、101中学(约60人)、十一学校(约200人)、北京四中(约150人)、三帆中学(约200人)等。全市点招人数约1700人至1800人。以海淀区为例,去年7所名校对应的“占坑班”有106个,按每班50人计,“占坑”人数超过5000人,但最后实际“点招”人数为560人,仅占10%左右也就是说,约九成孩子在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后,无法进入名校大门。

  推优和特长生是另两种特别的“小升初”方式。推优又称推荐派位,是北京各区县确认的重大入学政策,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进入优质中学的机会。但由这一选拔机制挑选出来的学生里,优势阶层学生占据一定比例。

  优质学校名额的分配,类似于保送制度。每个小学会分配到几个至几十个名额,学生按成绩“排队”,入围学生被推荐到优质学校。各区推优生标准大同小异,以去年西城区标准为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参考三好生等荣誉称号,顺序为市区十佳少年、市区红领巾奖章、市三好、三年连续区三好、两年区三好,依此类推;二是看五年级第二学期和六年级第一学期学业水平,全区统一监控成绩总分在540分以上(含)。今年,海淀区“小升初”推优按“打分排队”原则,五年级统测成绩占70分、各类荣誉称号20分、文艺体育特长奖项8分、班干部2分。部分监测成绩获“A”才能计分,各种获奖称号都有明确要求。

  “小升初”推优一般在一定学区内进行,但部分重点中学不受学区约束,可在全区范围内招收推优学生。有这种“特权”的学校包括人大附中、101中学、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理工大附中、交大附中等。

  特长生是北京市“小升初”市、区两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最“名正言顺”的择校渠道。全市“小升初”特长生测试时间统一安排在5月21日、22日两天举行,考生最多可报考2至3所学校,被录取后不能再选择其它入学方式。特长生包括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科技特长三类。今年,海淀区特长生招生计划共2147人,其中体育特长生567人,科技特长生501人,艺术特长生1079人,占招生总数1.9万人的11%。西城区有31所中学招收677名文艺、科技特长生,24所中学招收239名体育特长生,共计916人,约占招生总数8000人的12%。

  “在社会结构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以高级公务员和管理人员、企业家、高级专业人员、新富人群等为主的优势社会阶层,对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强烈的动机,倾向于运用特权、寻租等超常规的方式享受优质教育机会,将其社会资本、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调研报告指出,这集中表现在了“共建生”与“条子生”等超常规入学方式上。

  “共建生”,是指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从而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堪为典型的“以权择校”。调研报告披露,共建生隐秘性很强,信息完全不透明。北京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和朝阳区等均有“共建生”政策,但招生比例从未对外公布。

  “条子生”即所谓“后门生”,家长通过特殊社会关系,使孩子获得重点学校入学机会,这堪为“小升初”过程中最不公平的方式。北京各区每年都会在几所重点学校给“条子生”预名留额。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一些重点学校的“条子生”,占当年招生人数的8%至10%左右。

  “电脑派位”,原本是所有“小升初”渠道中,被认为最体现入学公平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学区划片、以电脑随机摇号方式分配学位。但是,此次调研报告显示,自1998年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采取学生以“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后3年,电脑派位遭受广泛质疑,甚至还连带出现了以下怪象:很多薄弱学校“一开学班里少了一半人”;越是大牌的学校,派位比例越小;处于中间层的普通学校,实际承担了大部分电脑派位的学生。

  去年,东城区两所名校的派位生比例仅为6%,171中学和东直门中学为30%,55中和166中学的比例为50%。今年,往年不收派位生的西城区7所名校(四中、八中、实验中学、三帆中学、13中分校、西城外国语学校和月坛中学)首次招收10%左右的派位生。这7所学校招生规模大致在8个班左右,如按每班40人计算,每所学校约接收派位生32人。

  经披露,包括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在内的不少名校,甚至明确拒绝接收电脑派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