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影像还原历史 探究中拉近距离
来源:转载编辑:小肉包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0日
内容导读:近日,上海几个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汇聚在上海市新场中学,交流各自的教学实践。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学历史课堂也十分活跃,老师们希望借助这个特别的契机,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有益探索,让历史变得更真切直观,不再是冷冰冰的名词解释。近日,上海几个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汇聚在上海市新场中学,交流各自的教学实践。
拉近历史与学生距离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叙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时,呈现了不少文献、实物照片等史料,但新场中学历史教师金建忠认为,若按部就班讲解,学生虽然能够熟背相关史实,但对100年前的这段历史仍然会觉得有隔膜。
“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中有许多关于上海的史料,能不能将之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这段历史产生一种地域上的亲近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金建忠说,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在其《实业计划》一书中提出浦东开发的宏伟设想,提出在长江口附近的浦东地区建设东方大港,改造上海旧港,使上海成为面向世界的航运中心,并最终形成较为详尽的设想。金建忠从众多史料中选取“辛亥革命后的浦东早期发展设想”,试着向学生进行介绍,没想到反响强烈。上海学生看到90多年前的“浦东开发”蓝图,亲近感油然而生。学生康杰说:“原先只会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点,只知道辛亥革命始于100年前的武昌起义,感觉十分遥远,没想到它对上海政治经济发展有着这么直接的影响。”
用真实影像还原历史
上海音像资料馆近日发布一批辛亥革命时期的珍贵影像资料,其中包括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黄浦江、外滩、南京路的景观,旅美华人华侨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庆祝辛亥革命胜利的场景以及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黄兴、于右任、李烈钧等人参与革命活动的影像片段。“此次公布的影像画面,一些生动的细节是书斋研究所难以获得的。”上海市长青学校历史教师王奇得知这一信息,如获至宝,“相比图片、文字,这些影像资料更能真实真切地再现历史。在戏说、野史经常误导学生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更需要以真实影像还原历史。”
王奇所在的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与资源开发研究实训基地,主要从事的就是对影视资源等多渠道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引导学生对历史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说明、论证,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中加深对历史理解
初中历史课本关于辛亥革命的导言部分有这样一组对话:有人问匆匆回国的孙中山,带回来多少钱?孙中山表示,没有钱,只带来了革命精神。新华初级中学教师袁思史采取“主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围绕“绅商阶层对辛亥革命的支持”开展自主探究。学生从《剑桥中华民国史》和多位当事人的回忆中了解到,当时是上海工商界资助孙中山700万两白银,“绅商”还直接参加领导了上海光复起义,他们对辛亥革命后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良多。还有一些学生实地走访新场镇,拍回照片,与旧时新场石笋里进行比较,并自编自演“黄炎培的新场风波”,努力还原历史场景,再现革命者的无畏精神……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历史学习的经历和历史认识方法的多种经验。”袁老师认为,这比结论的获得更有意义。
历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
“显而易见,老师们的意图是让学生‘看见历史’,使历史在教学中变得更真切、更直观,让学生能产生对历史像肌肤般触碰的感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姚大力对中学历史教师所做的这些尝试和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历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成为一种结合文献、图像、实物、口述实录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亲切的立体的讲述,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史学思想方法非常有效。”
据悉,这些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骨干教师将走进基层学校,以第一手史料还原辛亥革命的历史,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辛亥革命教学的载体。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周靖表示:“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量史料集中披露,我们要用好这份宝藏,带给学生更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