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导论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2日
内容导读:
二、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1、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性质。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它包括生产(即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在这四个环节的不断更新、相互交错的过程中循环往复。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必然发生一定的经济联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狭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出产品之后,要按照各自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分得自己应得的部分,这就形成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所获得的产品往往不是或不完全是自己所直接需要的,必须通过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就形成了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人们把通过分配和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用于个人消费,就形成了消费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上结成的关系,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生产关系。这些方面的经济关系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结的,并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者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又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形式、交换形式,它们又共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关系。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同时,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得以实现的,这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反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政治经济学除了研究经济制度外,还要研究各种经济制度的具体运动形式,即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对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全面研究,必然包括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与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上,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相结合;同时,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人们可以根据一定社会的客观现实,特别是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等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同一的社会经济制度也可能在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上述因素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同样道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的选择上也可能具有相似性。因此,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离的。
2、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是在一定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生产关系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因而,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