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41-60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8日

内容导读:

  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ABCD】

  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3.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规律的特点是: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看,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由于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006年单选题第18题);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ACD】

  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社会规律的特点表明,社会规律 (2005年多选题第17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 是有层次的  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

  C.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 D.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ABD】

  与自然规律不能混淆。

  5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矛盾运动可以概括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这样一个过程,每一个矛盾过程都使社会发展到高一级的程度,表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趋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是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5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HT〗

  经济基础是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但它不是指一定社会中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个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组织、机构及意识形态等。它们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