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41-60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8日
内容导读:
49.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
社会的观念结构是指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是具有确定规范的意识形态的联结方式。与经济基础、政治的上层建筑相对应,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依据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和方式的不同,观念结构分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等不同的形式。
50.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具有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创新等作用。
51.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首先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然后,一定形态的文化又给予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以影响和反作用。文化具有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传承知识、教化人以及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等功能。努力创造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引导人和社会全面发展。
52.文明与文明形态
文明是标志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的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2006年单选题第19题)。
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BCD】
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实现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2005年单选题第4题)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A.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B】
(2004年多选第16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