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SAT / AP / 高复新闻
正文
字体:

复旦高招面试题曝光:馒头血案也在其中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4月12日

内容导读:


    专家把握尺度

    如何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

    对来自公众的质疑,复旦大学一位参加了面试的专家表示“可以理解”。该专家称,之所以搞面试招生的改革,就是为了打破原有的“一考定终身”的旧模式,面试的评判标准肯定和以往的标准不一样,“任何一个制度都有缺陷,但更要看其积极的一面”。对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该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质疑一:无标准答案,如何评判学生表现?

    答: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面试提的问题,多数都留有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显然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学生回答得对与错并不是考察的重点,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思想品德、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学习研究潜力、社会组织能力以及专长特长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评判标准本来也是多元化的,我们会根据经验来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可塑性。举个例来说,如果回答中规中矩,我们一般只打中档分;而虽然答得不一定正确,但能表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独到眼光的,我们往往会打高分;当然,回答得太离谱的,只能得低分。

    质疑二:尺度全凭面试专家把握,如何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

    答:这就需要公众对专家、对学校有一个起码的信任度了。首先,学校在程序上,尽可能地杜绝了可能发生的不公平,直到面试前一天晚上,老师们才得到具体通知是否参加面试;分组时,是在面试前半小时随机划分的,不可能作弊;对学生提的问题,我们都无法事先准备,而多数是根据学生提供的自我介绍、现场表现,有针对性地提问。其次,学校很爱惜自己的声誉,我们也有自己的人品人格和职业道德。在面试时,我们会尽量发掘学生的能力和潜质,我相信将来的高校招生,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长此以往,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会越来越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没有人会拿学校的前途开玩笑。”(据记者了解,该校有一位教授在面试前有熟人前来打探,该教授立即申请了回避,退出了面试。)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