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考研强化辅导班马哲笔记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6月25日

内容导读:

第三单元 认识论

8月8日上午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1、 辨析:“量的积累就引起质变”(量的积累仍是量变,必须通过“度” 的界限)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分量、质变的根本标志”(“度”是区分本质、量变的根本标志)

2、辨析:“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的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事物原因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V),因此在事物发展中无作用(X)”(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机械论)
“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都不可选择)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 转化关系:必然性的东西可以是偶然的,偶然性的东西可以是必然的——恩格斯

4、 假象(客观)可以引起错觉(主观);但假象不等于错觉

5、 从抽象上升的具体的思维方法,其逻辑过程的起点是:D
A、 具体事物
B、 感性认识
C、 实践活动
D、 思维的抽象

6、 从抽象到具体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这里的具体是指:BE
A、 感性具体
B、 思维具体
C、 客观事物某些方面的规定、概括
D、 逻辑思维的中介(中间环节)
E、 多种规定的统一

7、 两种认识论的对立(区别:认识的本质)
①唯心论的先验论——否认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有的唯心论都是先验论——坚持先验论和坚持唯心论是一致的
②唯物论的反映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一切唯物论都是反映论——坚持反映论和坚持唯物论是一致的
a.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实践和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机械反映论
b.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能动反映论

8、 辨析:“凡是亲眼所见的就是真实的、眼见为实”——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判断反映真实不真实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9、 人(现实的人)是认识主客体的统一:个人主体、集体主体、社会主体

10、 认识是:ABCDE
A、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重构
F、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

11、①真理——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历史性——普遍性——条件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②真理——客观真理——具体真理——普遍真理——一元真理(唯物主义:彻底的一元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12、辨析:
①“相对真理就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②“相对真理是基本正确,但包含有错误成分的真理”
③“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辨析题解题套路:A如何,B如何,所以A不是B(先在规定性)
*形而上学(包含)诡辩论(包含)相对主义(最大的相对主义者是庄子;我国明代哲学家李贽:是非无定质)、绝对主义

1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可以理解为:CDE
A、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的概括
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E、 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辩证法中,一致==同一==统一;马哲中每一部分的概念体系都是相对独立的
*辨析题:对/错/不完整(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不能分开独立成立),不完整的命题应先完整起来

14、辨析:“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是绝对的”——不完整,将其完整后再解释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