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辅导班马哲笔记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6月25日
内容导读:
第四单元 历史观
8月9日上午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的辩证过程是:ACE(与实践、具体事物相关)
A、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
2、 生产方式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从内容上说包括:ABCDE(七一讲话的最新提法)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产业结构
D、 劳动分工
E、 生产的组织和管理
3、 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盲目的、人管不着),由于社会发展是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研究、考察人
4、 历史观(三个代表):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人的物质活动);关于社会意识的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关于人的学说(一切哲学的结论)
5、 下列那些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CEF(标准:三要素)
A、 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B、 企业管理水平高和低的关系
C、 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分配关系
D、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
E、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F、 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6、 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BCDE(进入上层建筑的必须被经济基础所决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监狱
C、 法院
D、 哲学(马哲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E、 艺术(形式无阶级性、内容有阶级性,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F、 语言学(语言是实践劳动的产物,无阶级性)
7、 社会形态是指:ABCD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 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的统一
C、 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统一
D、 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的统一
E、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历史观部分的选择题试用替换概念
8、 辨析:“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应看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先进。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具有强烈的惰性,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是指:D
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
D、 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10、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意识理解为:ABCE
A、 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
B、 社会存在的反映
C、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统一
D、 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客观精神”的提法在哲学上是错误的)
E、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
11、辨析:(参见“讲义”121②-⑤)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12、辨析:(参见“讲义”122②③⑥)
“历史发展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
注:答案如有出入,请大家自行查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