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周建武谈2005年工程硕士联考实录之(二)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6月30日
内容导读:
■问:在解决分析推理题中是否可以用枚举法?
答:枚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给定的初始限制条件和每个问题的附加条件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安排方法全部列出来,并随时淘汰与题目条件相矛盾的安排方式。枚举法是与排除法一样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枚举过后只需按图索骥即可,它尤其适用于解排列题和分组题。
■问:解分析推理是否需要专门的背景知识?
答:和论证推理一样,解分析推理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虽然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但读懂题干、回答问题,无需任何学科、专业的特定知识,回答问题所需的一切信息均已包容在段落之中,考生只需着重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思维。有时即使题目背景看不懂,只要晓得是哪一类的问题,清楚条件,只要能把条件表达出来,照样可以把它解出来。
■问:每一组分析推理题中的每道题之间是否要相互照应?
答:一般不需要相互参照。特别要注意的是每道题之间不能相互干扰,每个题目只与原文给出的逻辑关系发生联系,一个题目中的附加条件只适用于该题目,每道题要单独做答。
■问:分析推理题目所给的条件产生歧义怎么办?
答:一般来说,题目所给的条件是明确的,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题目中会特别指出。但万一遇到考生个人认为能产生歧义的条件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一定要按最明显的方式去理解。因为命题者的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而不会在条件本身的理解上有意刁难考生。
■问:解分析推理题是否同样需要“收敛思维”?
答:分析推理题和论证推理中的归纳题一样,对题干内容一定要“收敛思维”。即只能在题干段落中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思维只能在段落之内,不能有段落之外信息的进一步推导。注意千万不能发散思维、联想。不要凭主观臆想对原文给出的条件做出无根据的结论,每做出一个结论都要以原文的逻辑关系为依据。
■问:现场考试时,解分析推理题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本书前面“应试基本技能”中已经讲了现场考试应注意的问题,对分析推理题,这里再补充几点:
一是,在阅读中快速准确提炼条件关系。不相干的内容叙述不必太在意,考生不要在这些内容叙述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二是,千万要看清题意和问题。如果不小心误解或漏看关键字,就不可能正确解题。例如:“可能”和“肯定”两者相差就很大。“可能”表示可能的状况,只要不违反条件都算对;而“肯定”表示一定的状况,若题目是问“下列哪项一定正确?”,那表示根据所给的条件,绝对能推出五个选项中的某一个结论。另外,在理解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一些关键词的涵义: “所有”、“没有一个”就表示没有例外,是绝对的;而“很多”、“通常”和“大多数”,则有例外的可能。
三是,要严格控制时间,如遇到一时解不出来的题,也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停留太长的时间,一定要凭感觉作出选择(当然最好留个标记),继续往下做题,情绪上不要受上题的影响。
七、关于临场考试技巧
■问:临考前几天还需要大量做题吗?
答:建议临考前几天不必再做新题,而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查漏补缺,个别还没掌握的知识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再看一看;二是规范思路,临考前几天关键已不是再做新题,而是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一遍,而且只看正确答案,不再看自己曾选错的错误答案,以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思路;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到考试时达到最佳状态。
■问:临场考试逻辑科目应用多少时间为宜?
答:逻辑其实是非常好拿分的一科,很多考生有这样的感觉,在做逻辑模拟时发现,逻辑适当地延长时间,能成比例地提高考试分值,这样的时间投资是值得的。因此,现场考试时,建议考生要用足这45分钟。
■问:逻辑临场考试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答: 平和并保持适度的紧张。即:一方面不要太紧张,切忌手忙脚乱;另一方面要保持适度的紧张,要随时写、划,一刻也不闲着。
■问:逻辑临场考试成功关键是什么?
答:敏锐和周到,两者缺一不可。“快速阅读,准确提取有用信息,借助图表,综合分析推理”是逻辑临场解题的主要法宝。
■问:考试时怎样读题效果比较好?
答:有人认为考试时应先看问题再读题干较好,有人喜欢从头至尾读下去,总的来说考生还是按每个人自己的阅读习惯做题为好,至于本书的建议,还是习惯按顺序先读题干为好,因为关键是看清题干推理过程最重要,把握了题干的逻辑主线也就心中有数了,题目怎么发问都不要紧。解题时可以把选项和题干结合起来看比较好,那种追求不仔细读完题而是一看问题就做题的投机取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问:临场解题应注意的问题
答:临场解题时,头脑就象有张白纸,没有个人主观的预设,完全只根据题意推导,每看一题就象在一张白纸上考虑这个问题,做完后这题马上消失,立即进入下题。要争取在该题的逻辑线上思考问题,不要偏离题目的逻辑线去钻牛角尖。“换句话说”、“其实就是说”,这种换算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节省时间主要的地方。决不能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