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阅读理解?
提问:我从6月份开始大量做阅读理解,但是每次做题时都错6、7个,并没有什么长进,请老师指点。
[王若平]:阅读理解有的人,我见过一个考生读过一千篇文章,把市面上所有的阅读题都做了一遍,效果也不是很好。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阅读在短期内提高很难,很难提高,不是短期提高,弄不好,长期提高都有困难。
你要解决办法,要提出一个概念,我们强调阅读题做了,我们要重质不重量,所谓重质不重量,这个质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阅读题本身的质量,好多阅读题本身出的题有问题,这是质量的问题。另外很多考生拿到好的阅读题,包括真题,读的比较粗糙,最粗糙的体现是什么,做完题,对的时候就过,错的题就看一下答案,找相关的点看一眼,把题改过来,这样做意义不大。
我们要求的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阅读题,要选择阅读题干扰性比较大,真题最大特点是干扰项比较大,在这种题的基础上,做过题的时候把这个题做细做透,你要把这个题里面出题思路一定要分析出来,一个题不管千变万化怎么表现,每道题背后有非常明了的思路,这个思路把它总结出来,这个对我们同学提高意义是最大的,主要出题里的人,在出题的时候都下了很深的工夫,但是你不能说把这些东西破解出来,没有把命题思路分析出来的话,很难起到应该有的事半功倍的程度。
提问:我做阅读速度很慢,请问在短期内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王若平]:阅读速度慢,这个问题考生非常常见。要想解决阅读速度慢的问题,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长短句,一个句话长度达到30,考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阅读短就越简单不好说,有一部分句子短也很难,大体来讲30到40这个难度不是很大。
我给考生的建议是30到40个单词量的阅读每天要读几遍,中央台采访我,考生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时候,老师讨论来讨论去,一天读上五个难句,能读懂比考研还难的句子,看考研的文章就很容易了。
提问:做阅读理解往往只看一遍,准确度不是很高,多看几遍时间又不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王若平]:阅读关于读的遍数问题,大同学应该读的遍数,阅读理解考试的时候,据我观察,我们现在观察的结果是,阅读看到考生是这样的情况,先把这篇文章读一遍,读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一半把文章读懂了,这是比较好的同学,下面可以做题了,还有一半没有读懂,这个时候人的本能性反映,文章结构没有读懂,做题很危险,肯定要读第二遍,考生在考场上的状态,有一半文章读一遍读懂了,还有一半文章读两遍读懂了,做题效果很差,一定要保证在文章读懂前提下再做题,我的建议阅读文章读两遍,如果说一遍读懂最好。
提问:考试时阅读理解一般控制在多长时间比较好?
[王若平]:阅读理解最低时间至少应该是60分,如果阅读理解60分钟还吃力的话,最长80分钟,最长不能超过80分钟,这个范围内比较好。
提问:有一个考生问,阅读理解按照句子新题型感觉没法下手,请王老师指导。
[王若平]:简单搭配题这个题型的采纳,是我们考研在测试方法比以前更科学了,这个题型要求考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把一个选项还原到文章中位置中去。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区分度非常好,这种题型最大的特点刚才讲的区分度良好,要想解决它,里边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关于文章脉络的把握,里面包括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就是多种多样的句子关系和段念关系,比如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转折关系,从属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
另外一种就是体现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这个关联词可以是非常普通的关联词。另外一种关联就是我们考生很容易忽视就是各种各样的关键性名词,这个时候要非常注意非常区分这个名词在文章中是第一次出现还是第二次出现,这个意义非常大。
另外一个词是冠词,意义很重要。我们新题型重点强调文章中关联词,在这个基础上同学在选择的时候,因为新题型在国内问世时间不是很长,考生选择题的时候要注意质量,现在题型比较多,质量差异上比较大,我建议考生可以看一下我们考试阅读理解专项这本书,这本书里面的新题型跟大纲的要求比较接近。
翻译题技巧:
提问:翻译题有什么技巧?
[王若平]:翻译题是我们考生得分比较低的考题,翻译题大家看看每年考试的时候,我给大家总结在考试的时候要放在最后去做,因为翻译得分比较低,我们把容易得分的题放在前面去做,翻译放在后面去做。
具体的答题技巧,翻译是技巧性最低的部分,我们考生首先要正确的理解原文中的句子,原文中的句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句子结构的把握,每考一个句子大概都是30个考句,考生在结构上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熟悉句子结构,我们要考虑这个句子跟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因为考试的时候,总会要考到句子某个词或者是某一个词跟上下文的联系,这样仔细分析,另外一个问题词义选择的句子,文章里肯定有一个单词你是认识的,但是意思又常见,我们比较熟悉的意思,在上下文放不见得吻合,这个时候要考虑如何选择文意的句子,这个考虑比较有难度。
我们要认识到考试给我们带来词义的跨度,有意识走出最原始的意思,选择一个更加突出原文的意思,理解句子结构和词义以后,下面的问题就是表达的问题,我们考研的要求是用通顺的汉语把英语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跟汉语不一样,不要求华丽,更复杂的,他要求通顺表达意思就可以,考生在这个问题上要考虑到特点,首先把英语理解之后,用汉语式的英语或者英语式的汉语解释这个答案,这个答案一定要考虑像汉语作文一样,用汉语怎么去表达,如果站在普通人角度把你理解的英语句子的含义写出来,这就是翻译。
提问:翻译的代词译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没有技巧?
[王若平]:代词以前不是很重视,现在专门有一些练习,就是把所有的代词,文章里出现的代词都要看出来,这些代词实际上在语言学上有两种,一种是前指,一种是后指,所谓前指,一个代词指代前面的次,后指是指代后面的词,前面出现哪些词比较容易理解,说代词指代后面那个词,这个对心里有影响,我们考生在这方面有一定困难,我建议他不妨拿来一些文章,把里边所有的代词全部挑出来,自己考自己,问问自己这些代词到底是干什么,我问自己不知道答案对错,你写的文章一定要具有完全译文,如果这篇文章哪句话没有翻译,不知道代词到底是什么,要找几篇文章练一下,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提问:有个老师说做翻译题最好不通读全文,但是我不通文几乎没法译,请问您的高见。
[王若平]:做翻译题一定要通读全文,考研英语的特点要求翻译的句子跟上下文有关的句子作为一个点,假如不通读全文直接看文章当中的句子,很显然对句子没有办法读懂,现在考试题在实际操作中,有少量的句子也会出现你光读这个句子,也有读懂的现象,但是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一定把全文读一遍,在全文的基础上去理解。
考场上如何安排时间?
提问:再给大家讲一下考场上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吧?
[王若平]:考场安排时间的问题,给大家讲一个问题,答题顺序的问题,我建议考生不要按照试卷出现的顺序答题,我给大家建议,第一个要写做阅读理解新题型,选择搭配题为什么要先做,道理很简单,选择搭配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结构把握比较准确,要对文章结构把握准确,首先头脑清楚,阅读理解之后做,A型题量很大,做完再做B型题人很疲劳了,这个时候再去掌握文章的结构,有难度。
我建议大家写做B型题,我给大家讲关于考试时间安排我强调弹性时间制,现在给大家讲的时间,不能说它是一个时间段,不能说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最长,不能达到最长的范围,如果用最短的时间,可能有很多时间没有用,最用长的时间可能会超时,请考生自己调节。B型题为大家推荐的时间是15分钟,这个最好不要变。
B题型做完之后,下面应该做阅读理解A型题,因为B型题养成习惯,把握文章的结构,阅读理解A型题要求考生在把握文章结构基础上去做题,这样先做B型题再去做A题型是连在一起,60分钟到80分钟的时间,如果60分钟完成是最好的。
A型题完成之后下面是作文,作文时间弹性非常大,我的感受水平高的同学这两篇作文用20分钟完成的,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能一个小时还写不好,在这个方面我们就强调如果要是在套路、思路比较熟练的话,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作文是比较弹性的时间,20分钟到50分钟,这个时间跨度不是很大,我们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有的同学20分钟完成的,我们提倡的时间是20分钟到50分钟。剩下就是完形和翻译,完形15分钟到20分钟能完成,翻译是20分钟到30分钟能够完成,这是比较理想的, 但是完形和翻译主要取决于前面做题的速度,如果前面做题的时间用的多,后面时间用得少。
最后两个月如何复习?
提问:最后谈一下最后两个月复习重点是什么?
[王若平]:大家时间很紧张,但是不要慌乱,要镇静,这个时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惶惶不可终日,最近我在上冲刺班,很多同学都是这种感觉,就是天天忙,静不下来,这两个月好好努力一下,还是可以提高很多的,因为一个人无论你以前准备时间多长,最能用上劲的时间就是两个月,这两个月考生做的时候这个方面需要注意,我们要注意还是要把真题研究一遍,无论是前面真实做过多少遍还是有没有没做过,我们都提倡考生把真题研究透,研究透之后,先花一点时间做出真题,就像我们做真题的时候把里面的思路理清楚了。
一个清晰要做两套模拟题一个星期做两套模拟题对考生非常有好处,因为做模拟题可以适应考场的环境,做模拟题的时候不要做的特别频,有的同学每天做一套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做模拟题是一种测试题,而且测试你的水分,假如每天都在做模拟题的话,不一定第二天比第一天高,第三天比第三天高,人的转变不会那么快,按照考试时间做一套题,花三到四天把这个题充分研究一遍,这样的话把测试跟训练作用相结合,如果一个运动员天天打比赛的话,不见得能打出好成绩,运动员训练一段时间再去打比赛,能打出好成绩。你哪些句子没有读懂,要弄理解。在真题分析透基础上,每三到四天做一些模拟题。
最后两个月大家比较重视作文,因为作文确实占的分数非常重,考生可以背一些套路,最后两个月大家比较重视作文,因为作文确实占的分数非常重,考生可以背一些套路,大家看一下现在有些比较热门的题材要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