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力资源新闻
正文
字体:

回来找工作不容易 西部志愿者回沪境遇遭冷落

来源:转载编辑:milk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1日

内容导读:“理想与现实肯定有差距,千万别怨天尤人,要迅速适应工作,别老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这是华东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付首鑫最近在校园BBS中,写给学弟学妹的“西部志愿者注意事项”第一条。

 “理想与现实肯定有差距,千万别怨天尤人,要迅速适应工作,别老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这是华东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付首鑫最近在校园BBS中,写给学弟学妹的“西部志愿者注意事项”第一条。

  今年的招募活动有些冷

  2009年,付首鑫远赴云南省姚安县进行为期两年的西部志愿者工作,支援当地基层青年建设,他笑称自己算是“支(知)青”。初到云南时,遇到很多情况都和自己想象中的有差距。“满腔热情来到云南,生活上、语言上、环境上,很多都跟想象中不一样。当地话听不懂,刚开始就在那里干坐了半个月,什么也没法做,后来在办公室做杂活,找到机会参与编一本抗震中反映志愿者精神的书刊,才逐步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节奏。”

  在许多像小付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眼里,能够去服务西部、发展西部是件光荣且有意义的事情,在那片相对来说并不富裕的土地上,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让高校学子们施展才华。

  然而理想毕竟不是现实,这两者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恐怕只有亲身感受过的人才明白。最近,小付把他在西部的志愿经历、遇到的问题和回沪后的感受分享到了网上。当记者问及为何要整理这样的帖子,小付坦言:“这方面的信息确实太少了,需要大家关注。去了西部才知道,那里不光需要我们的热情和抱负,还需要我们足够成熟,才能真正了解、爱上那片土地,真正为当地做点事。”

  与小付们的满腔热情相比,今年的西部志愿者招募活动在部分高校显得有些冷清,一些高校的团委老师反映,虽然学校做了动员宣传工作,但前来咨询和自愿报名的情况不如往年,个别院校甚至出现了“零报名”的窘境。记者走访了几位毕业生,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志愿服务期间,经济补贴够不够支付助学贷款?将来出路政策能不能保证就业?当地会不会把志愿者当“临时工”使唤?当地现实条件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带着希望去,带着落寞归?对西部情况了解甚少,信息严重不对称,造成了大学生报名西部志愿者前的担心。

  回沪后找工作不容易

  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办,让全世界记住了志愿者们如花般绽放的笑颜,志愿者成了荣誉和骄傲的代名词。然而与之相比,默默奉献的西部志愿者就显得暗淡许多,没有光环,没有荣耀,甚至找工作都屡次“碰壁”。

  据记者了解,参加志愿者服务期满两年,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考研等方面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然而,这些优惠政策仅能帮助就业,并不是很多人观念中的解决就业。小付告诉记者,今年6月,他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回到上海,已经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听说团市委有个针对西部志愿者的招聘会,不过那太晚了,要9月份才开。虽然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销售,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找了一家贸易公司的销售工作先干起来。当时一起毕业选择直接工作的同学们,现在肯定要比我们过得好。”小付无奈地说,“跟我同批回来的西部志愿者中,仍有几个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对此,小付却并不后悔当初选择了去西部,“至少,我有了一段值得自己回忆的特殊经历。”

  相关人士表示,怎样让西部志愿者在服务西部的同时发展好自己,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