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开发测试新闻
正文
字体:

国内手机生存艰难,开发者前路往何处?

来源:转载编辑:蛋挞摩卡发布时间:2011年4月6日

内容导读:分析人士认为,手机应用产业链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需要有指引、帮助开发者的配套平台。这个平台要有很好的开发环境,能让开发者方便地使用;此外,要构建良好健康的产业生态环境,保证这个环境的公平运行。

    【IT商业新闻网讯】(记者 刘为)有人这样形容目前国内的手机应用开发者:“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少”。虽然偏激,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这个群体的生存困境。与别的地方一样,智能手机在国内激起层层涟漪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开发者竞相投身其中,但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开发者举步维艰。生存或是毁灭成了现实给他们出的一道必答题。

玻璃上的苍蝇

    目前手机应用开发者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有着雄厚实力的大型公司,第二类是以公司制运营的开发者团队,属于中小型的开发公司。第三类是个人开发者。有电信运营商人士表示,应用商店运营的关键是对开发者的支持。“在手机应用商店的发展过程中,开发者的收益应该是稳步提升的。”但与之相反的是,开发者如何获得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如何保护自身的开发成果从而在产业链中获益,到目前为止其实并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这就对第二、三类开发者的生存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生存艰难 国内手机应用开发者路在何方

    IT商业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国内的开发者团队规模都不大,很多团队只有几个或十几个人。应用开发者的首选平台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一款工具类应用的开发周期一般在一到三个月,游戏类应用开发周期平均是工具类的2到3倍。去年刚刚毕业的叶先生目前从事的是手机应用的辅助研发工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以一个应用按1美元来计算,如果有1000个人下载,会有6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而这些钱还得和自己团队内的7个人分,每人只能分得800多元。叶先生感慨道,“什么时候能靠开发赚来一部iPhone呢?”

    叶先生的情况并非个案,IT商业新闻网记者通过查询相关数据得知,虽然去年国内手机应用商店用户规模已达到1400万,从事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个人也已超过10万,并且还在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不过,能够获利的寥寥无几。“不是所有的应用软件都像‘愤怒的小鸟’那么好赚。”一位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现在不少开发者都在“饿肚子”。

    有评论认为,现在每款应用软件已经成了“科技快餐”,平均热度只有几个月。由于盗版横行,应用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国内开发者在手机厂商主导的应用商店中盈利的机会非常小。

    对于版权问题,目前开发者首选的开发平台是Android系统,但有开发者直言,由于盗版太过猖獗,辛苦开发出来的应用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都不敢在Android平台上推广自己的应用。

    据这位开发者介绍,只要有新创意出来,在国内就会立即被抄袭甚至被原封不动地使用。这是导致其不敢随便上线应用的原因。“目前国内的Android应用商店基本上不按照任何版权规矩行事。”

    除了盗版问题严重外,模仿问题也是开发者难以吸引用户下载的一大原因,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对IT商业新闻网表示,开发者模仿“植物大战僵尸”开发的“葫芦娃大战群妖”等游戏虽然可缩短至少一半的开发周期,但也直接造成了扼杀应用创新的能力,并且应用同质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