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外贸单证新闻
正文
字体: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有何意义

来源:本站编辑:发布时间:2011年1月8日

内容导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早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又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国家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早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又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国家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先后6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1991年、2002年和2005年3次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确立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文件中,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需要,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期盼。职业教育应当而且必须做出新的贡献。

        职业教育是创造生产力,是提升生产力,是服务产业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夯实我们执政基础的有力保障。职业教育肩负着4个方面的历史使命,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过程中为“三农”服务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解决功能性文盲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保障公平、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03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必须把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的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2007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综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轨迹,一个鲜明的教育经济规律是:工业化初期,教育需求首先是普及义务教育;工业化中期,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是重化工业大发展的时期,教育需求主要是职业教育;工业化后期,教育需求主要是高等教育。我国处在工业化中期,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这个阶段的人才需求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来供给。近年来,中央领导对职业教育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努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将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个跨越。2008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是74%。按照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来完成。

热门标签: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