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考研尘埃落定,07考研风云再起。回想自己过去的一年、看见更多的人前赴后继,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虽然拙于言语,但也想说上两句,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专业复习首先要把课本看好
这里,首先有一个选择书目的问题。个人以为,网上指定的两本都不太好(尤其是罗宾斯那本,看过后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更不利于应试;不过各位要想把管理学学明白,罗的书是可以在考完后看下的)。我说这话可能有些师兄不同意(尤以04级为代表),但我想说:那年的试题确实很刻板!从近两年的情况看,试题是非常灵活的。所以,我个人推荐另外一本: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第四版)。用这本书的好处是:体系清晰,便于记忆。
其次,就是要把握重点地进行复习。那么,就要对本书的精华部分有一定地把握了:
第一就是要掌握“管理思想史”的演进和管理的本质与职能(这部分是周老师编的)。这一部分对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复习是大有好处的,而且在答一些宏观性较强的题目时写一些管理大家的观点会使你的卷面增色不少。
第二就是要掌握组织结构及创新的相关理论(这部分是陈老师编的)。这一部分是经常考点。如:98第一题和04第二题,其解答的核心原理就是科层组织的特征;99第三题和01第一题便都考到了维持与创新的关系。
第三就是要掌握领导与激励理论。(这部分几乎年年要考且难度不大;个人以为,是因为这部分出题比较容易)。如,00第三题、01第四题、02第一题、03第四题、04第三题和第五题、06第一题。这部分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建议各位整理成专题的形式;整理时最好把罗和周的书结合起来。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其余的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当然要看啦!不过,个人以为,应以上面三个为重点(尤其是冲刺复习时)。理由是:这三部分是保证你专业过关的必要条件。
有人可能又会问了:书到底看几遍合适呢?关于这个问题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个人以为不要太多,因为看多了会有厌烦感;关键要把握核心的东西,然后答题时自己去扩展(这就要看你的积累了)。大概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是五十个基本概念、三十个基本原理;看起来也不多吧,不过这些东西玩不“玩得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个“玩得转”的问题——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答题制胜的关键
个人以为,专业素养贯穿着复习的始终。看书也好、做题也罢,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专业素养;没有专业素养是不可能答好最终的那五道题的。下面,就结合个人的一点体会来说说如何培养专业素养:
原理要看活,要能做到经常以一个专业人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用我个人的话来讲,就是看见管理就像狼看见肉一样——两眼冒绿光)。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逛街,天上正下雨;他在前,我在后。朋友突然转头问:“你说,我们这样走是个什么原理啊?”明知他是故意刁难,于是略假思索后我做了这样的回答:“天上在下雨,表示经营环境不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你走在前面,表示你是大企业、用的是市场先进策略;而我走在后面,表示实力较弱、采取的是市场跟进……”话音未落,只听朋友“啊”了一声,原来他踩到水洼里了。于是,我忙补上一句:“先进有个坏处,就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市场易被瓜分;跟进的嘛,就很容易避开喽!”说罢,绕道而行,心中暗自得意……
其实,说这个例子无非是想提醒各位:注意从平时做起,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看书学习时尤为如此。比如:读到红楼中“探春改革”一段,你是否类比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激励机制?从楚留香行走江湖,你是否分析过他的机会成本和各种风险?学博弈论时,你可从“智猪博弈”中受到启示、为国企改革想过什么对策么?总之一句话——抽象和具象要能对应。
专业素养不仅表现在知识的迁移上,也表现在逻辑结构的严谨上。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如果题目不会就“大箩筐”似的往里装,知道多少写多少。我个人不以为然。至少,南大老师是不吃这套的:如果他心情好可能给你一个20分(专业一共5题,一题30分);如果不好,给15分也是极有可能的。一题15分,15*5=75,结果就是:专业挂了。(每年都有很多同志专业不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这里,逻辑结构的严谨就发挥重要的作用了。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觉得你逻辑很严谨呢?下面,我以自己复试时的一题为例来说明一下:
那题是说用营销学相关原理分析“超级女声”(在你看下面我的要点之前,可以自己先做下;比照之后,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我的答案要点如下:
(1)对“超女”所在的娱乐业进行定位——竞争性行业。(因为下面的市场地位、竞争策略等的分析都以此为基础)。
(2)市场地位的分析:湖南卫视——市场挑战者;央视——市场领袖。并做市场挑战者和市场领袖的概念分析及相关的挑战策略分析。
(3)竞争策略的分析:专一化策略。(包括策略特点及湖南卫视实际运用中的分析)
(4)“4p组合”分析:主要是“分销渠道”分析——“密集分销”;促销中的广告分析。
(5)指出不足:不符合“绿色营销”及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主要是耗资过多、大量广告造成了光声污染等。
以上分析是按照从宏观定位到微观策略、主要优点到不足之处、假设提出到具体分析的逻辑顺序分析的。怎样,相信你对“专业素养”这几个字一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吧。
行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如果上面所说能称得上“道”的话,那么下面我就想说说这个“器”——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