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考研政治之哲学基础篇讲义-5-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14日

内容导读:

  考研政治之哲学基础篇讲义-5-

  六十一、社会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对社会本质的科学提示: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类型: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分别构成了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结构。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而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正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实践得以进行的自为存在的形式,所以人的实践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确认实践是社会本质,就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六十二、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生产实践的基础和决定作用体现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3、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六十三、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1、社会是人的社会:
  ⑴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⑵社会生活是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
  ⑶社会关系是由人承担的人与人的关系;
  ⑷历史的变迁是通过人的创造活动实现的;
  ⑸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中。
  2、人是社会的人:
  ⑴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⑵社会制约着人的存在,规定着人的本质;
  ⑶任何个人都隶属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
  ⑷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3、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具体表现在: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社会的解放与人的解放是一致的。因此要从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去研究社会和人。
   
  六十四、社会规律是人们行动的规律。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并不能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的特殊性在于:它形成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它一旦形成,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反过来制约人的活动,决定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不能用历史事物的不可重复性来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复性表现为同类历史潮流事件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六十五、社会有机体及构成:

  ⒈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⒉起源、形成、内在机制: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生产实践,形成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社会有机体结构:表现为人们之间彼此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整体结构,其基本结构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发展源泉、生长机制及运动规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六十六、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经济结构的的意义:在社会结构中,是具有基础性的结构;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六十七、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⒈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⒉生产力的构成有两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另一类是智能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⑴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观点;
  ⑵邓小平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①它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
  ②它反映了从科学向技术和生产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以至可以把科学技术看做直接生产力;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⑶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对马克思、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⑷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⒊生产力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过程: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力和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自然不断被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外部自然力被同化于人的体力,自然规律被同化为人的智力过程。
  ⒋生产力的本质决定了生产力的特征:客观性--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家所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社会性---生产力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是以劳动者的协作、分工为中介而形成的。
  历史性---生产与需要的内在矛盾决定生产力总是发展的,它随着人们历史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