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考研政治之哲学基础篇讲义-5-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14日

内容导读:

   
  六十八、生产关系
  1、定义---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集中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特点:每一种生产关系的建立和改变,都同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人们可以改变生产关系,但改变生产关系也不是随意的。
  3、结构: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三方面,体现在社会生产全过程中即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中。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基本性和特征。
  ②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生产关系,其总和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但决定该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是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六十九、阶级的本质---在于它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共同体。
  阶级对立实质—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阶级首先是个经济实体。

  七十、社会的政治结构
  1、定义---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2、构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
  3、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⑴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 
  ⑵归根结底,政治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关系决定并总是一定主观意图的贯彻来说,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七十一、国家的起源、本质与职能:
  1、起源: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本质: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工具)。
  3、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表现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与国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七十二、社会的观念结构:

  1、定义:社会的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它是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2、社会观念的作用:在社会的观念结构中,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有其不同的内容和作用,但它们的基础和来源都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所以当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观念结构。
   
  七十三、意识形态:
  1、定义: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
  2、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⑴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以及过程。
  ⑵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为:
  ①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具体的,抽象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②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③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④在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精神上必然占统治地位。
  ⑶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特殊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一定同步,或超前或滞后;
  ②意识形态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
  ③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体现为: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在功能。
  3、意识形态的三个种类: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复辟旧社会制度制造舆论的旧意识形态、为新社会的诞生呼喊的新意识形态。
  4、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由于意识形态有相对独立性,这种意识形态里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战胜腐朽的意识形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七十四、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1、文化的定义: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 
  2、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在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文化的一般特征: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多样的形态。
  4、文化的功能有4个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对人的教化、培育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提升、规范人类认识过程的认识功能。
  5、文化的现实意义:努力创建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全面发展。
  ①先进文化是指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②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七十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的状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