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SAT / AP / 高复新闻
正文
字体:

北京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3月21日

内容导读:

  民进北京市委会近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职业教育的“短腿化”日益影响到首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该报告主笔、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郭培源警告说,如果政府不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扭转当前的局面,未来恐怕修故宫都得请国外的技术工人。

  缺人
 
  这份“关于首都职业教育”的报告提到,我国经济转型带来的产业调整将对职业人才产生巨大需求,而和这种需求形成对比的却是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异常缺乏。

  郭培源在调查中发现,在北京的众多企业中严重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初级技工多、中高级技工少;大龄技工多、青年技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技工少;单一技能的多、复合技能的少。这些现象严重困扰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此前,北京市总工会也曾就技工问题访问过数家首都大型企业,结果更是让他们大吃一惊:燕化拥有180名工人技师,仅有一名高级技师;首钢拥有160名技师,却没有一名高级技师。

  除了正规的职业学校教育之外,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低端”职业教育更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处境。郭培源告诉记者,2005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公共职介机构共接待务工人员35376人次,其中无技术特长的占七成(76.09%),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0.5%,达到初级技工水平的为17.64%,中级技工水平的为5.26%,高级技工水平的为1.01%。“显然,这与北京经济和生产各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是极不适应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