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44个热点问题12-22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8日
内容导读:
2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基本依据: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客观的条件。第四,人民军队的存在和不断壮大,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2005年单选第8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个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A】
“工农武装割据” 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工农武装割据”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2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2006年第9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B】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关键就在于依靠最广大的农民,团结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3)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全国胜利。这又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国民革命时期的联合战线。(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3)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2)必须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3)在统一战线中要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