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6热点29-42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8日
内容导读: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无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社会主义文化都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思想文化条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004年24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A. 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 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E. 它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ABCDE】
39.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是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文化状况和思想状况。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智力支持。物质文明基础奠定了,不等于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精神文明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规律,所以,必须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0.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江泽民同志总结我党治国的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即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以德治国凸显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了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以德治国的途径:施“德政”,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普“德育”,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德行”,即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提倡什么行为,反对什么行为,开展对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评价,以旌表道德行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思想道德教育。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