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跨区跨专业的北京大学考研经历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5日
内容导读:
(2)阅读
阅读是英语的重中之重,而同学做阅读理解的两大难点就是单词和长难句。在这里我首先谈谈长难句如何突破的问题。网上关于阅读长难句技巧的文章很多,这些技巧都是很好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多练,不然光谈技巧,不会应用还是没有用,我推荐考试虫的那本长难句的书,我只做了2/3就感觉获益匪浅,大家看的时候不要一看完句子就看中文解释,一定要动笔,把每个句子先自己翻译一遍,写在本子上,然后再对照书上的解释,这样做是很痛苦的,因为你要承受无尽的打击——我经常一晚上连一个句子都翻译不对:)但是只要你坚持一段时间,你再去做那些阅读理解,你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在阅读文章的选择上,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以真题为主,至于市面上那些模拟题,大家还是少做为妙。那些书一般文章怪异(有的书居然一大部分是记叙文,试问考试十几年来什么时候出现过记叙文的?还有的书文章里生词多如牛毛,让你读了以后怀疑自己看的是不是英语)而出题幼稚到极点(基本上在文章中找到原文对照一下即可)。出题思路与真题大相径庭,真题都是文章比较平和而题目刁钻怪异,所以这种模拟题做多了会使自己的复习思路发生偏差。当然找一本作为泛读材料还是不错的,个人比较推荐高教社韩鹏的那本阅读,那本书的选用的文章与真题来源相同,2005年还和真题重复了一篇,就是关于语言进化的那篇。这本书的缺点是文章巨长,题目又比较直白。另外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张剑编的那本最后八套题也还不错,这些网上都有,大家可以下载回去做做看。
最后说说技巧的问题,我个人是不怎么相信那些所谓解题技巧的,现在考研命题的组长三天两头的换,命题思路也在不断变化,以前新东方老师总结的那些技巧在05年已经不怎么灵了,今年更加变态。但是考研命题的大的风格没有变,那就是注重对文章主题的把握,通过整体去推理细节。所以做题的时候,阅读文章是有技巧的,一般而言,首段末段,每段的段首一定要花时间读懂,具体的例子直接跳过不读,等题目考到再回头看不迟,总之文章的主旨一定要把握住,所有题目的答案都是和主旨相关的。
(3)写作
写作占总分的30分,地位不言而喻,写作也是本人颇为头痛的问题,也请教过很多英语专业的老师,看过很多教程,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复习写作是有针对性的,那就是针对考研写作。而考研写作虽然命题的题材千变万化,但其命题模式和文章段落模式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是三段:描述图画,阐述问题,提出建议。
所以,我们要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A 不要指望能压中考研写作的题材,每年的命题专家都挖空心思的反压题,所以压中的可能性基本为0,即便被压中了,也不过是个大概的范围而已,考试的时候无非是信心足一点,会几个相关的表达而已,如果基本功不好,还是没有用。
B 有的老师一味强调练笔,要求考前写多少多少篇作文,其实作文写得多固然写作能力会有提高,但是考前两个月,每星期一两篇文章,这种练笔真的就能让我们的写作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么?我看未必,而且写文章的如果没有老师尽心的修改,写前用什么表达,写后还是那个表达,怎么会有提高?
C 还有的同学片面强调背诵,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背诵范文,这种方法,对于小作文是有效的,但是对大作文用处并不大。而且,对于像我这种意志不坚强的人来说,把几十篇文章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背下来了,考试真就能考到里面的什么话?
所以指望压题或者单纯的大海捞针式的练笔或者背诵大段范文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我总结的方法,大致是从两个方面出发:
首先,从真题的命题思路出发,精心准备各种功能段落的写法,像建议措施段,基本千篇一律,无非是提高认识、众志成城、制定法律、教育大众之类,我们完全可以准备一个万能的段落,应付所有的建议措施。再如意义阐释段,也有其固定的模式,你可以说,这幅画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里面的各种东西分别象征着什么,这种现象在当代不是偶然的,这提醒我们要切实注意什么什么的问题。这些话也都可以通过自己精心准备的段落应付。所以,压题材不如压格式来的有效。
其次,背诵各种社会现象的一些核心表达,知道相关的一些概念和社会现象的表述。再有,如前所述,其实背诵整篇文章,在考试的时候可能用到的也无非是其中的一些语法点,那我们不如在平时研读范文的时候总结其中的核心表达,只精心背诵这些点,再把这些点放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模版中去,这样就可以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了。
(4)关于英语复习时间的安排
在英语的所有科目中,英语复习最耗时间,见效最慢,但是一旦英语水平到了一定地步就基本稳定下来,不用再花多少时间巩固。所以英语的复习应该最早开始,最好上半年就着手准备,整个上半年不要看别的科目,只要看英语。等暑假的时候开始看数学,9月份以后再开始看政治和专业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