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经验:只要复习得法 考研就是小菜一碟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4日
内容导读:
3.数学
数学重要性不用多说了,要考高分最重要的一门课。
说下个人对数学难度的感觉:从04年开始,数学难度有点大跳水的感觉,但似乎去年跳的有点太厉害了,一张卷子几乎没有什么有区分度题目。所以个人觉得今年数学多少该加点难度,当然,也不会加得太难。应该在05~06的水平之间吧。纯粹个人感觉。
数学复习的关键个人觉得可以归纳到2条上:首先一定要认真做,尤其稍微复杂点的题,自己要试着写出来,这样才能提高;然后,不要贪多,一本书但是要多遍,个人觉得3遍比较合适。
如果现在再开始认真看教材,时间上可能有点紧了,所以还是从辅导书开始吧,有不理解的再去查书。陈文灯好还是李永乐好,或者浙大不少人喜欢用蔡遂林的其实都不重要,挑中一本老老实实啃3遍就好。
我三本多少都看过不少,综合下来个人还是觉得李的书对基本概念的归纳介绍解释比较详细了,而且很多评注都很不错。
毕竟几年没有接触数学这些东西,所以上手第一遍不可能太轻松,认真的看知识要点,例题每道都自己先思考,能写的写写,不能的看解答,但最后都勾出来。数学的内容特别多,第一遍刚上手时间也会拖的比较长,而且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前后贯通的,加上还有其他科的复习杂在一起,所以第一遍效果不可能太好。结束后,最好不要贪多,去另外找本书做,而是老老实实地把这本书再做一遍。这一遍是关键,最好能认真仔细些,尤其是对第一遍不会的题目,自己一定要写出来,写不下去,先看看解答再继续写。一个认真细致的第二遍可以巩固好各部分的知识点,掌握方法,是打基础的关键。2遍完成后这本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掌握了,但是建议再认真的看一遍,这遍不是以做题为主,带着理解去看概念,注意前后的联系,一些重要概念和好的题目方法可以做些笔记,前面2遍不会的题目也动笔再写写,第3遍做的好的话可以打通考研数学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脉络联系,建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而且由于是一本书,做3遍所花的时间也远远比看3本书的时间要少。8月份暑假利用好,每天可以用5小时左右,争取把第一遍完成,后面3个月平均每天3小时左右基本上11月底可以搞定了(如果平时忙的周末多花点时间,数学平均每天3小时还是要保证的)。
3遍完成后数学基础基本已经打牢了,再去做其他的练习,练习多少就是见识面和熟练度的问题了。其实现在考试基本也都是考基础的内容,基础打好就够的。11月初可以做400题,做完后认真点分析下,看看自己在哪部分知识点上还存在缺陷,返回去认真补补,然后再做10来份其他卷子,以及最近3年的真题,太早的真题就不要做了,里面题目基本上都分散在复习全书里了。去年我做的模拟卷基本没有低于140的。
考试前把自己归纳出来的东西好好看看。发挥有差别,不是人人都能考140+,但是要这样认真复习下来的话觉得130左右问题该不大吧
4.专业课
专业课复习有别于公共课
专业课的复习与公共课的复习有较大的区别。公共课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专业课极少有明确的考试大纲,但专业课同样需要圈定复习范围,锁定考试内容,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专业课全年复习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指定参考书目。指定参考书目可以从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获得。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热门专业没有指定参考书,这些专业虽然没有具体的指定参考书目,但是参考教材还是有一定的范围,考生可以向目标学校进行咨询。
二是历年真题。历年真题考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通过真题学习到的不单纯是几道题目,关键是考生要通过真题,把握专业课考核的重点和难点。
三是相关考核科目的笔记讲义。这些是指目标院校开设的与招生专业目录里考核科目相同的本科基础课程的讲义、笔记。当然,有些学校开设的研究生阶段的相关课程也很重要,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参考学习。
四是未来导师的论文。假如考生已经锁定了某个导师,那么这个导师的近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对考生的复习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即便是没有确定导师,该研究生招生单位具体学科相关教授的论文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一般真题答案会与这些论文里的学术观点密切相关。
专业课复习要注重理解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考生首先要弄清楚目标专业目标院校的新一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一般新一年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般都会在每年的8月底、9月初出台。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基础复习。
在这一阶段要对学校制定的参考书目学习一遍,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理解,但不要死记硬背,目的是对所考核的科目建立起宏观知识逻辑框架。
第二阶段强化复习阶段。考生首先应制定出自己的专业课考试大纲。考生可以根据三到五年的历年真题,在所用的参考书目上把所有曾经考到的知识点全部标注一遍。这样一来,就缩小了复习范围,掌握了考核要点,勾勒出了一份属于考生自己的专业课考试大纲。
在这个基础上,考生要结合大纲进行长达三个月左右的强化复习,目标是将重要的知识点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
在这个阶段,考生还得密切联系自己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教师,尽一切可能掌握各种与考试有关的信息。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这是在考前40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考生应该在强化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回顾。培养考点意识,学会用标准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
总之,考生应当合理安排政治、英语等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并按照其难度以及所占分值比例进行,不能有所偏颇
统计一下,8、9月份基本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在8~10小时左右,要看效率和现在的基础了。10月份后英语单词熟悉点了,阅读时间也节省点;政治第二遍也会轻松些,所以完成上面的8小时/日总该够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安排专业课,当然,时间充裕又希望考出高分的可以多花时间做数学,复习英语。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