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要看能否扬长避短 考研择校四种心理分析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3日
内容导读:
3、为了就业有保障
一是对就业地理位置的考虑。一些考生的计划比较长远,很早就把目标院校锁定在自己心仪的工作地点。读研期间建立的人际关系、对城市文化和地理位置的熟悉等,在找工作时都可以派上用场。再者,毕业后异地找工作非常吃力,远途往来的不菲费用且不说,临毕业忙于论文答辩、办理离校手续等各种琐碎杂事,时间安排上也非常不便。在就业理想地读研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二是对社会就业形势的把握。有关人士认为,许多考生缺乏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估计,在报考上容易盲从热门专业或名校。但是,目前的就业形势变化很快,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好。名牌院校的背景无疑可以增加就业的砝码,然而名牌并非万能通行证。现在一些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更重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并不是每个名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操作水平,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的学科研究也不一定适用于一般的企业。所以,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要理性的向自身的就业条件和就业兴趣上靠拢。
4、为了经历考研
在茫茫考研大军中,不乏为了经历考研而参与进来的同学。他们的结局大多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有些人考试之前黯然离去,轻言放弃,另外一些则轻装上阵,马到成功。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心态。
“性格决定命运,态度改变一切。”虽然出发点都是要在考研中学习、在考研中磨砺,但是前者从来没有真正的参与进来,一遇到压力和困难就想要退却,耐不住寂寞,而后者却为自己选择了最好的学校放手一搏。前者患得患失,害怕考试的结果贻笑大方,考试时罢考。后者不记得失,考前抓紧时间,考时有条不紊。
在研究生考试现场,有许多学生说自己是“考着玩”。这种心态很好,但不是考不上的借口。这样的考生,应该为自己选择一个较高的目标,经常给自己一些压力,最好选择211工程大学。对于那些想在考研中磨砺自己,想真正见识学术前沿的有志青年,值得报考名校一搏。即使没有考上,也学到了东西,无怨无悔。
除上述自身因素外,还要从实际的可能性考虑,获取招生单位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对比。在竞争态势上,一是要看招生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最低分数线;二是要看所报考的专业院系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应该尽量多收集过去几年的数据,有助于把握学校的发展趋势。
尽管“有志者事竟成”,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去和那么多人竞争,仅有志气是远远不够的。考研是一个拼搏与运气、心理考验与智力考验交织的过程,一些偶然成份在报考专业与学校时显现的淋漓尽致。怎样选择学校和专业才能使偶然趋于必然,避免人云亦云呢?这确实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大家多积累、多总结、多比较、多思考。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