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自主选拔”能行多远?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3月17日
内容导读:
自主招生能否公平公正?
复旦大学此次招生改革,社会、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自主选拔录取是否能真正做到完全公平”?
秦绍德表示:此次录取改革,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施行。“公平”:复旦将“符合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条件”的所有上海地区学生均纳为招生对象,统一在校园招生网上实行网上报名,来自重点学校或非重点学校考生在考试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杜绝了重点学校校长推荐而影响招生门槛的公平。“公正”:学校专门成立由150名不同学科的教授组成的专家面试团,每位考生面试时,由学校随机抽调5位专家(不同领域)进行一对一对答,每位专家与面试学生交流15分钟,录取结果最终由专家面试小组商议确定。“公开”:无论是进入面试的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学生,其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布。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表示,从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看,高校自主招生做到公正完全可能,自主招生不等于废除考试,只是考试方法不限于一套统一的试卷,而是根据学校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一次更加全面、如实的考核,然后从今后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录取的标准。
然而,一些专家评论:地域性试点,有可能带来本地区内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矛盾,导致校际不公平,引发区域性不平衡。试点应尽快“过去”,早日将经验推而广之,乃至最终全国高校一起推行,才能保证招生的公平。否则,从宏观层面上看,永远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公平”。
高招自主改革的“火种”?
此次试点仅在上海招收300名学生,虽属地域性改革,但因招生改革中“高考不决定录取结果”这一信号,让教育界人士高呼此乃“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改革”、“高招自主改革的火种”。
为什么会选择上海试点,秦绍德说: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居全国之首,且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另外,外地生源加入试点行列必将奔波往返于上海与原籍之间,这将大大增加考试成本,“上海试点一旦成功,复旦也将考虑按此种方法在全国招生,目前哈佛、耶鲁大学的招生人员,一直都在世界各地穿梭招生”,秦绍德说。
北京大学高招办副主任史明表示,复旦大学此次录取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进一步扩大了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利,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很好补充。“复旦此次招生的确提高了报名门槛,并且增加面试环节,说明高校招生更注重考生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学工处副处长靖国安表示,复旦的改革,符合高招改革的大方向,能对中学素质教育起到切实促进作用。他透露,2005年8月,教育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自主选拔录取研讨会,与会的18所高校中,一半左右的高校呼吁“自主招生免高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自主权。
章洋是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三(1)班的一名文科生,她对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表示支持,“毕竟我们考生又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