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1月21日
内容导读:
38.选做题Ⅰ
(一)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是:中日两国共同为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是新时代赋予两国的庄严责任。基于这一认识,今后中日两国将全面发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两国、亚洲以及世界做出贡献,在此过程中相互获得利益并扩大共同利益,藉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到新的高度。
(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引用日本的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引喻中日关系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根基不会动摇。
“尽管风在呼啸”原因如下:①日本国内民族情绪的大方向依然是民族主义的②日本政客削弱中国、裂解中国的敌对心理依然长期存在,还有美国的怂恿和相互利用。③长期以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矢口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承诺,而且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另外,台湾问题也是中日关系的症结之一。
“山却不会移动”强调了中日关系的根基不可动摇,有政治﹑经济﹑民间交流方面的要求:①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关系问题不仅对于中日两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②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两国在东亚地区面临一系列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两国的关系是一种共赢的关系。③中日民间交流是夯实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
中国政府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我们将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38. 选做题Ⅱ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当前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是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恶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由于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
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犯了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而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的问题,造成了恶劣的后果,环境遭到破坏,也最终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见我们应格外重视实践结果及其评价的环节,调整、修正实践活动的运行。
同时,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不应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是应该充分重视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第二,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第三,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系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重要的积极力量。宣扬“中国气候威胁论”的实质是“中国威胁论”思想的延伸,是冷战思维的延续,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 气候问题虽说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际能源等环境合作,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不会威胁世界的气候环境,反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重大的贡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第三,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第四,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第六,环保上相互促进、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来自于万学海文第一时间提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