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9年9月16日
内容导读: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简答)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胶不能任何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在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第二,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一)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多选)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单选)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单选)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
(简答)意识的本质包括: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单选)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论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生,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单选)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简答)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单选)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三)(论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