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及解读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6月25日

内容导读:

  2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A、B、C、D)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第6章“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本题具体考查的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相对而言,本题比较直白和简单。这道题的现实着眼点在于: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推动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通过产业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力布局合理化,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通过收入政策,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

  2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

  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C、D)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关于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重要著作。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1945年)得到多方面展开和系统总结而得到成熟。《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故可选C、D两项。至于A、B两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撰写的文献,故可排除。本课程考试中经常会涉及毛泽东的重要著作的内容,考生要加以重视。

  26.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

  正确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A、B、D)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即“依靠贫民、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其中土地改革的主要的和直接的任务,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赞成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迅速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并非提倡绝对平均主义。土地改革的另一个任务,是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民主革命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即指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而非归国家所有,故A、B、D为正确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因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之为阶级,而不是地主个人,因此,对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把它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本题有一定难度,专业性很强。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A、B、D)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四章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标志问题。中华人同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了基本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故A、B、D均是正确答案。C则完全可以排除,因为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才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