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61-80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8日
内容导读:
7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79.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是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要积极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企业结构进行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发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扩展APEC组织内部合作,在参与区域经济活动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8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2004年选做题Ⅱ)
下列是有关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组材料: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形态》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了“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苏联、中东与亚洲,强固的政府都在这二十年间动摇了。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位上升到第5位,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在下图中,作为衡量一国总体经济实力主要指标的GDP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五年来的变化。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
②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
③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答案要点】(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到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这些事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
(2)自由民主的理念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段的自由民主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必须在两制的竞争中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抵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处理好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尽管社会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因为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而必然走向灭亡,但这是通过两种社会制度在并存基础上的合作与竞争来达到的,两种制度的相互学习、相互利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两种社会制度又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它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处于两种制度斗争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总体上还处于劣势,在许多方面还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限制、竞争、挑战和威胁,这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也是不可避免的。
两种社会制度既合作又竞争,既并存又冲突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防止走片面道路,不要因为存在经济安全问题而反对参与经济全球化,也不要因为加入了世贸组织而放弃了对经济安全的警惕。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