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
考前冲刺模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I
1.A 2.D 3.C 4.C 5. B 6.B 7.D 8.C 9. C 10.B 11.D 12.B 13.A 14.B 15.D 16.B
二、选择题Ⅱ
17.CD 18.AB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C 23.ABCD 24.ABD 25. AD 26.AC 27.ACD 28. ABC 29. ABCD 30.ABCD 31.CD 32.AB 33.AB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1)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并不是同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适应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不适应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几个有机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价值观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等等。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调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对于社会存在、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影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思路点拨】本题材料都是围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列举的,考生只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就不难总结。关键的是考生紧扣所问问题回答即可,不要偏了方向。
35.【答案要点】(1)从资料看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合理因素,双有不合理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2)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前提下,调节过高收入者,对过低收入者予以帮助救济,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并为他们开辟妥善的谋生之道,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同时完善各种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起终极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主要有: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终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帮助社会成员特别是下岗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使他们拥有参与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发展需要。
【思路点拨】“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是今年的新增考点,考生对此知识点要重视。回答本题时,阅读材料的重点放在材料中结论性的话语上,而不要细抠数字(可浏览一眼就放过),以免既浪费之间,又偏了答题方向。
36.【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主要是地位的变化和权力的掌握,使党的干部容易滋长各种不正之风,容易丢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因此,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目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毛泽东认为,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尤其要注重思想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要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3)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重温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4)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思路点拨】 一看材料和题后的问题,就可知本题的考查重点。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本题考生材料提供信息与答案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不能直接“照搬”为答案,这时有些考生“没辙”时的常用做法,在这里不能套用。
37.【答案要点】(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其次,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3分)
(2)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3分)
(3)①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②(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四)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4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主要环节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知识。第一个问题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三个问题要求回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节和具体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今年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的主要议题,也是今后党的重要工作,基于此要求考生必须全面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意义。考生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要熟悉掌握,并能用来分析和回答问题。
38.选做题
选做题Ⅰ【答案要点】(1)“美国在防核扩散问题上的‘器质性’变化”指的是2006年3月2日,美国与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印度就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达成一致。美印核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美国同意向印度转让民用核技术和核燃料,印度则同意将民用核设施和军用核设施分开,并将民用核设施置于国际核查监督之下。
(2)美国在防核扩散问题上执行多重标准。对本国,为保持战略优势和实际应用,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坚持研发新概念核武器,放弃《反导条约》,大力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研发部署,加强核武器现代化;拒绝做出最终裁减销毁核武器的承诺,贬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发动伊拉克战争。对期望与其进行战略合作的国家则支持发展核计划,如印度,尽管“非核国家”印度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仍赋予该国有发展民用核能的所有权利,却没有要求印度承担条约有关放弃发展核武、核设施接受全面保障监督的义务。对于自己敌视的国家,如伊朗,则严格禁止伊朗在国内研究核计划,使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美国在核扩散问题上实施的多重标准的做法,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以接受全面保障监督为条件来实现与“非核国家”的核合作,是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效存在的一个挑战。这是美国霸权主义外交政策的鲜明表现,本质上体现着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今年的热点问题:美国在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基础上同印度签订核能合作协议。本题的材料信息量大,如果考生将有关概念、知识点记得不准,就可通过仔细阅读材料而得到。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1)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热点地区增多,对和平的威胁依然存在。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表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所作所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作为,不仅为中国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也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2)和而不同,包含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以及“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辩证法道理。它要求我们尊重事物的多样性,重视事物的统一性。
(3)材料3表明的是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观点。其实质:为遏制中国造舆论;通过制造紧张气氛来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取得霸权寻找依据,以便为在此地区维持其军事存在、销售军火、干涉他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制造借口;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既牵制中国,也试图以此削弱中国。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表现,是对这种论调的有力驳斥。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的“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主要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实质”,第八章“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的“对立统一规律”。第一个提问包含了两个小提问:其一是落脚到“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主要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的知识点上面;第二个小提问,主要是说明中国是维护和平、阻止动乱的积极力量。第二个提问是叙述哲学的相关原理,比较简单。对第三个提问的回答,要依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实质”来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