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积累与消费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关系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C)
解读:本题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的内容,考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出处,来自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观点。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是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的一个重要关系。故选项C是正确的,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
这一考题贯彻和体现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精神。
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D)
解读:本题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查贯彻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基本要求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创新。有关创新的观点出自中共十六大报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故选项D是正确的。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对于此题只要是懂得哲学中关于精神、意识、理论的先导作用的道理就会做对此题。这一考题贯彻和体现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着力自主创新”的精神。
1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D)
解读: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的综合,运用哲
学的矛盾同一性观点理解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本题属于理解的灵活发挥
试题。回答此题,运用哲学观点使用正选法和排谬法,就可以确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
属于形式、手段而都不是目的、基础、目标、内容,故A、B、C属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只有D
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
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十五”期末降低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B)
解读: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试题,出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目标中的第二项目标,即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故B项是正确的。
15.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
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
A、800元B、1200元C、1600元D、2000元 (C)
解读:本题是形势与政策试题。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个人所得税法有两处修改,其中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的附注作了相应的修改,这就是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正式或由过去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另一处修改是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故C项正确。
16.2005年5月底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
盟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
A、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
B、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
C、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
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 (B)
解读:本题是形势与政策试题。2005年5月底到6月初,《欧盟宪法条约》被法国、荷兰的全民公决先后否决,并不意味着欧盟已失去吸引力,法、荷两国也不会因此退出欧盟,也不能说这件事与欧洲一体化背道而驰。所以只能选B项。此题属灵活应用试题,采用排谬法,排除A、C、D项即可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