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研究生为你支招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8月10日
内容导读:
为准备复试,我买了两套面试的衣服(一般男生都是西装或比较正式的休闲服),又做好自荐书、查阅相关领域的资料,准备常用的英语口语,很细致也很全面。可3月份时教育部突然来电话说面试顺延,请所有考生回到原籍,等待通知。这样一来,本来是憋足了劲以为拼一下,就算是失败了,长痛不如短痛,立刻开始找工作也不算晚。可现在却只能回去继续等待,继续忍受折磨了。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等来的结果却是意外的——电话复试。这也就是说我要从新开始定位我的复试策略了。电话是看不见表情的交流,说话是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因为电话时间有限可涉及的内容却又很大,所以我把准备的重点转移到语言的表达和知识准备的广度上。这不是侥幸心理,我分析了形势,因为这是非典时期的非常形式,所以我认为,复试的专业问题不会很难,而专业外语听力则要好好把握,争取可以听懂几个关键的词。
复试是在上午进行的,考题就是教科书上很普通的问题,常见但是容易忽视。不到5分钟,回答完专业问题后就开始了专业外语听力。开始还可以,后来的那段就基本上靠自己原来的专业知识联想了。最后我靠着自信和镇定,通过了面试。
虽然我的复试因为非典而改成电话复试,但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互通的。例如在面试时你必须让别人在很短的时间里知道你和其他考生的不同之处,你的优点是别人不具备或是没有你强的。所以在面试时你要有自己的东西,尤其是介绍自己,不一定要多华丽的词句,只要简单明了有侧重让别人听得明白听得服就可以。千万不要从网络上拷贝来直接应用,你想哪个老师会喜欢那些都是固定模式、固定词组,何况还从外面剽窃来的东西。
另外我觉得人性化的细节也很重要,虽然由于电话复试我本人没有机会应用,但是我觉得在此也有必要提醒那些快要上复试场的兄弟们。我当年就准备了几份打印的自荐书,公文夹包装,封面有一副关于外科学的图和我的名字,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封简短而诚恳的自荐信,一页自我情况简介,准备面试时每个主考官递送一份。这样的短时间内你的内容和含量就会大得多了,就算是他们随便翻一下或不看内容,你给考官留下的印象都是深刻而聪明的。
读研后回头看看,其实我们经历了的也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即使当时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逾越。考试是这样,生活其实大抵也是这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