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克服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四大误区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2日
内容导读:
误区二:复习忙乱。
复习考研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百分之百的自信能拿到录取通知书,所以考生都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取胜筹码,除了在复习资料上下功夫外,考生最直接的竞技方式就是复习了。在考生备考专业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走进以下几个小误区:
一、两种极端。一种是拿到书就背,在理解方面浅尝辄止,不在本学科的知识上有所思考;另一种就是纠缠于每一个细节的理解,认为专业课知识越精越好,浪费大量的时间在专业课复习上,使考研复习无法均衡发展。
二、盲目补充专业资料。在参考书都没有搞懂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补充过多专著性的资料,这样无异于还没学会走就想先跑。
三、大量听无意义的课。一些学生为了考研,专门跑到目标院校去跟着研究生上专业课,其实这样并不可取。盲目地去听本科生、研究生的课,实话说来没有太大的意义,一来时间拉得太长,浪费时间;二来给本科生讲的课不是针对考研的,好些前沿的问题都一带而过,而这些东西往往是考研的重点所在。建议考生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听一些重要的课程,尤其是本校老师针对考研所开的课是非常好的。一些大型考研培训机构如万学·海文就开办各大高校专业课辅导班。
四、题海战术。从一道题出发,命题者就可以变换各种题目。选择、判断、简答、案例以及论述都可以互相的变通。因此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牢牢掌握知识点,如此一来岂不是万事大吉。大家记住,做题是为了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
五、不重视历年考题。很多人认为考过的题就不会再考了,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研究分析的必要。其实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发展和趋势。对历年考题重视不够,缺乏足够分析,是非常不明智的。就法硕考试而言从2000年联考到2003年联考客观题每年都有重复试题,对于这些白白的送分题没有理由不去拿。其实所有的解题的思路、技巧,都可从历年真题中提炼出来。外语、政治也是如此。退一步说即便是历年考题不会再考,那么你知道了那么多不考的题,对你的复习范围也是一种缩小,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误区三:存侥幸心理,把希望寄托在押题上。
一定不要抱侥幸的心理去猜老师出题的重点,因为在某些看上去阐述的文字并不是太多的地方,也可能出大题。每年押题的都是一部分考生的目光所在,更是一些辅导班的生存之道。于是大家就传消息,寄希望于个别辅导班的内部消息和“权威老师”的预测。我们承认考研是需要一些运气,但绝不是第一位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来说话的。而且从命题趋势看,命题人是有意识的避开大家关注的热点,其目的是达到公平竞争。所以说一定要全面扎实的复习。大家应记住,复习只有脚踏实地,考试才能挥洒自如。
误区四:懒得动手不用心,不摸索答题的技巧。
大家在教室自习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光用眼睛看,嘴上默默有词,却懒得动手写一下。刚才强调看书的时候要记笔记就是为了克服这种习惯的。因为这种情况看书的效果一定不好。心理学表明,眼镜是最具有欺骗性的。这个误区其实施个很可怕的误区,因为它会很欺骗性,让你觉得自己掌握得很不错,但到真正解题的时候却发现无从说起,或者说是漏洞百出,该答的不答,不该写的写的满满的。每年很多人考完都觉得不错,但最后分数下来却不高的原因就在这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