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第六章(一)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7月21日

内容导读: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叫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叫经济基础。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一对矛盾,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和上层建筑构成一对矛盾。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设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愤怒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相对于政治上层建筑以“有形”实体的形式存在来说,观念上层建筑则是非物质实体形态的“无形”存在。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有意识的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政治上层建筑看作是观念上层的物质附属物或物质设施。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经济基础一旦确立,就要求建立适合自己需要的上层建筑。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所以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着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灭亡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最直接,相对独立性比较小,它直接被经济基础决定,并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因此,上层建筑的变革,总是首先是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而旧的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如道德、文艺、宗教、哲学等观点,则离经济基础较远,相对独立性较大,它们除去受经济基础决定处,还直接受政治的决定和影响,因此,变化得比较慢,消灭得比较晚。特别是其中的哲学,离经济基础最远,相对独立性最大,它除去受经济、政治的决定之外,还受道德、文艺、宗教等观点的影响,它因而变化最慢,消灭得最晚。上层建筑变化的这种情况,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即它是起进步作用还是起反动作用)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2)因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维护自己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总要建立和加强自己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地位。而被统治阶级为了推翻旧的经济基础,确立、巩固、发展新的经济基础,也总是首先在上层领域进行革命。而最根本的是要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由此可见,经济上的解放只有通过政治上的革命才能实现。

  (3)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但这并不是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没有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和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立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需要采取适当措施逐步完善起来。这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合情况下的矛盾,是可以通过这一社会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另一种情形是反动的上层建筑和阻碍基本不适合情况下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现存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已经变得陈旧,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这种经济基础应该发生根本变革。但是反动的上层建筑却极力维护它,阻碍它的根本变革。这样就形成了经济基础自身的变革要求和上层建筑阻碍这种变革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用新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取代旧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才能最后解决。每一种社会制度的后期都是如此。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4、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