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61-80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8日
内容导读:
64.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决定着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 (2005年单项选择题第7题)。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006年单选题第23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AD】
按劳分配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 间来衡量,而要用社会承认的价值量衡量 (2004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 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 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 直接的社会劳动 D. 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 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BD】
按劳分配所分配的不是现实生活消费品,而是货币收入,劳动者以货币购买消费品时使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按劳分配也不是公有制企业惟一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而是有其他分配方式与之并存。
把按劳分配和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004年单项选择题第12题)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 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 12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 【C】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起来投入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66.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在分配问题上,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产需平衡 (2006年单选题第24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所有制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宏观调控上——把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统一起来。
68.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计划与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种调节手段,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计划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等特点。市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等特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