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07考研时政系列:新农村专题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14日

内容导读: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自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据统计,免征农业税、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可减轻农民负担500亿元左右,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这说明税收:

  A、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唯一途径

  2、取消农业税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对破解“三农”难题,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瓶颈”制约,造福广大农民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表明:

  A.只有处理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实现最优目标

  B.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C.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新事物成长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就决定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从各国的现代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的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段话说明:

  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通性 D.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C.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D.管理民主

  二、分析题

  1、材料一: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2005年12月29日以高票通过一个正文只有94字的决定,现行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存在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彻底成为历史。 农业税条例实施已近50年,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同时,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适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取消农业税是必要的。

  材料二:来之不易的税费改革成果能否巩固,换句话说,这项改革能否真正跳出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黄宗羲发现的农业赋税减而复涨且越涨越高的“黄宗羲定律”的陷阱,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广为关注的焦点。完成了税费改革,不搞好相关的农村综合改革,取消农业税这一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是难以巩固的。因为,目前农民负担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导致农民负担反弹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依然存在,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相当繁重,这也就是说,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存在,必须及时推进配套的农村综合改革。

  (1),结合述材料一,简要分析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重大意义。

  (2),取消农业税以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化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产量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状况表

  年份1978198519901996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粮食产量(亿吨)3.043.794.464.8754.94.534.574.314.55

  农民收入增幅(%)20121093.82.14.24.84.36.8

  注: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4.8亿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5%,增速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7个百分点。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1)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说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性。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合理化建议。

  3、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分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