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2005年GCT语文笔记--地理篇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1月26日

内容导读:
 
 
第十四章 大洋洲
一、面积最小,人口最少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伊里安岛
       ⒈组成                                       (大陆岛)
                                    美拉尼西亚
                     三组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
              (火山、珊瑚岛)  波利尼西亚(檀香山)    (火山岛)
       ⒉位置
二、澳大利亚
                      面积最大
       ⒈大洋中        人口最多(地广人稀)
                      资源最丰富
                      经济最发达
                     东西高、中部低
       ⒉地形
                     大自流盆地(承压地下水)
                                           以热带气候为主
       ⒊气候——半环状分布                           大分水岭阻挡了东南信风
                                           半环状分布        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
                                                                东岸暖流
                                                                西岸寒流
       ⒋植被——半环状分布
       ⒌南半球后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采矿大国、铀之最
              ①工业
                            钢铁、机械制造
                            小麦(出口)
              ②农业    肉类              重要地位
                            羊毛——第一
       ⒍城市:
              悉尼(最大)堪培拉(首都)——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珀斯、墨尔本(第二大)——地中海气候
 
第十五章 南极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
                     三大洋包围
                     海拔最高(2000多米)——冰川——中高周低
                             酷寒—— -89℃
                     气候 烈风——极地东风
                             暴雪——临三大洋
       南极洲    植被——单调——雪、苔藓、地衣
                             水
                     资源        矿产——■、▲之最——印度洋沿岸
                             生物——企鹅、小磷虾
                             时间(北半球冬、南极夏)
                     科考        极光、臭氧层空洞
                             长城站——乔治王岛(大西洋沿岸)
                             中山站——(印度洋沿岸)
 
第十六章 世界的交通
一、主要运输方式
       ⒈铁路
       ⒉公路——灵活、联运、高速公路☆
       ⒊海运——大、少、运价最低
       ⒋河运——大、少、运价较低
       ⒌航空——快、安全
       ⒍管道——(液、气、固)——连续性
二、主要航线、海港
 
 
 
 
 
 
第十七章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位置:东亚太平洋沿岸
       面积:960万km2(陆)总共1300万km2
               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
       四至        南——曾母暗沙
               西——帕米尔高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二、疆界
       陆疆——2万km(鸭绿江口~北仑河口)
       海疆——1.8万km(弯曲)
       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三、邻国
       陆: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越南、老挝、缅甸)
       海: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四、位置优越性
       ⒈跨五个温度带:农作物有栽培场所
       ⒉受海洋影响大,东部降水丰沛
       ⒊与各国友好往来,海上交通
五、三级行政区划
                            23省
       省、县、乡    5自治区
                            4直辖市
                            2特别行政区
               全称
       表格        简称——(河、山、历史……)
               行政中心
       形状
 
 
第十八章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⒈世界第一    13亿      占全球1/5以上
                     人口密度(人/km2):  130人/km2
       ⒉分布                                                                          最大:苏、鲁、豫、台
                     东部稠密(分界:黑河——腾冲),西部稀疏
                                                                                           最小:藏 2人/km2
二、民族(多民族)
       ⒈汉族    占92%
       ⒉少数民族(55个)8%
              ①人口>100万(18个)    大杂聚,小聚居
                            东北
              ②分布    西北
                            西南(云1/2)
三、华侨
              老华侨
              新华侨
       侨乡——粤、闽(许多地方)
 
 
第十九章 地形
一、主要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青藏高原4000~5000m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高原+盆地1000~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平原+丘陵<500m
                            渤、黄——全部
              大陆架    东——大部分
                            南——小部分
                                   山地
                                   高原
       ⒉地形复杂多样    盆地
                                   丘陵
                                   平原
       ⒊山区面积广大:2/3
                                    ⑴有利于夏季的暖湿气流向西深入
              阶梯分布优点        ⑵西部大河源头,大江东流,沟通交通
                                    ⑶蕴藏巨大水能资源
二、主要地形分布
       ⒈东西走向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山脉
                            青藏——高    柴达木盆地
       ⒉四大高原    内蒙——平、干、广
                            黄土——黄土厚、广、破碎
                            云贵——崎岖、多“坝子”、喀斯特地形
                            最北:准噶尔               干
       ⒊四大盆地    最大、干:塔里木
                            最高:柴达木
                            最低、湿:四川
                            最大、高:东北平原    <200m
       ⒋三大平原    二大:华北平原——广、平        <50m
                            三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        <50m
                            辽东
       ⒌三大丘陵    山东
                            江南(最大)
 
第二十章 气候
一、气温
       ⒈一月气温:南北温差大达50多度  ——纬度
,
&nb, sp;             等温线密集                         ——冬季风
              0℃——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⒉七月气温:南北温差小,仅10℃(除青藏高原,全国普遍高温)
              最热——吐鲁番盆地——“火洲”
              最凉——
       ⒊温度带
              寒温              漠河
              中温              长城、天山以北
              暖温              秦岭、淮河以北
              亚热              北回归线以北
              热带              北回归线以南
二、降水
       ⒈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东南风带来降水
              800mm线——同0℃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    东北——西南走向
       ⒉四个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植被
 
干旱
<200mm
荒、漠
牧、绿洲
半干旱
200mm~400mm
草——荒
半湿润
400mm~800mm
森——草
旱作
湿润
>800mm
森林
耕作
三、气候特点                     复杂地形
       ⒈气候复杂多样    5温度带
                                   4干湿地区
                                   1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温带季风
       ⒉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
偏北风
干、冷
夏季风
东南太平洋
偏南风
湿、热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②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③夏季风北上
       ⒊灾害性天气
              ①寒潮
              ②台风           冷空气过强,暖空气弱,南涝北旱
              ③水旱灾害
                                   冷空气过弱,暖空气强,南旱北涝
                                           自然
              ④沙尘暴——北方                     过渡放牧
                                           人为
                                                        毁林开荒
 
第二十一章 河流和湖泊
一、外流区域;内流区域
二、主要外流河——三大洋水系
三、湖泊
       ⒈咸水——青藏高原(青海湖、纳木错)
                                           鄱阳湖
                                           洞庭湖
       ⒉淡水——长江中下游        太 湖
                                           洪泽湖
                                           巢 湖
四、外流河水文特征
 
汛期
水量
含沙量
结冰
南方
北方
五、长江
       ⒈源头——唐古拉山:各拉丹冬
       ⒉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三峡、长江中下游平原
       ⒊流经省(区)11个:青、蜀、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⒋流入海洋——东海
       ⒌长度——6300㎞
       ⒍主要支流——汉江
                     上:多峡谷、多支流、水能丰(源头——宜昌)
       ⒎分段    中:多曲流(荆江)、多支流、多湖泊(宜昌——湖口)
                     下:江宽水深(湖口以下)
       ⒏利用:航运、灌溉、养殖、旅游、水力
       ⒐治理:上、中:水土保持;下:疏浚河道
六、黄河
       ⒈源头——巴颜喀拉山
       ⒉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⒊流经省(区)9个:青、蜀、甘、宁、蒙、晋、陕、豫、鲁
       ⒋流入海洋——渤海
       ⒌长度——5500㎞
       ⒍主要支流——湟水、洮河(70%水)、汾河、渭河、
                     上:多峡谷、多支流、水能丰(源头——河口)
       ⒎分段    中:多峡谷、多瀑布、多泥沙(90%)、多支流(河口——旧孟津)
                     下:“地上河”(旧孟津以下)           (泥沙:16亿吨/年)
       ⒏利用——灌溉、养殖、水力
                     上游——建水库、植树
       ⒐治理    中游——(关键)泥沙——植树、种草
                     下游——加高加固
 
 
第二十二章 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
一、交通线

       ⒈五纵三横
                                                                                             (注:以上铁路路线图仅供参考,和实际比例无关)
                             长江——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珠江——西江
                     内河        松花江——季节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京杭运河            北云:日用工业品
       ⒉航运                                物流
                                                         南下:能源
                             沿海——北方中心——上海、大连
                     海运                      南方中心——广州
                             远洋
二、贸易
                                   稳定的商品来源,销售区
       ⒈商业中心条件
                                   便利的交通(机场、枢纽、港口……)
       ⒉中国——上海;北京
                            出口:
       ⒊对外贸易                                                                   对象:日本……
                            进口:钢材、化肥、羊毛、木材、设备
三、旅游
       ⒈自然风光——山、水
       ⒉人文
 
 
第二十三章 北方地区
一、位置: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二、地形: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三、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旱作
四、农业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大豆、玉米、高粱
               农作物        小麦、棉花
                             苹果、梨、枣、板栗、葡萄、柿子
五、矿产
        ——大庆(1)、胜利(2)、吉林、辽河、华北、中原
       ■——晋
       ▲——鞍山(1)、迁安
       △——天津长芦盐场
六、森林——东北林区(1/3),原始临“三宝”
七、水利(海河、淮河)
               上游——建水库
       海河                     加
               下游    挖新入海河流
               上游——
       淮河        中游——积水成洪泽湖
               下游——开挖入海河道
                                                 哈尔滨(机电)
                                                 长春(汽车)
               东北    重工业区              沈阳(机制)
                            (沈、鞍、大)    大连(化、造船)
八、工业                                          鞍山、本溪(钢铁)
                            京津唐——首钢、电子、汽车
               华北    津——化学                                纺织
                            唐——陶瓷
                            西安——飞机、显像管
                      职能: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
                      方向:运量小、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小、高科技(电子)
 
 
第二十四章 南方地区
一、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二、地形: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南海诸岛
三、气候: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雨林气候
               水田
四、农业        一年二~三熟
               水稻、棉花、油、桐、樟、杉、漆、竹、茶、柑桔、椰、芒、菠、桂、荔、香蕉、甘、橡
               海洋——舟山
五、渔业
               淡水——河、湖、塘、坝
 
                      锡——个旧
                      钨——大余
                      锑——冷水江
六、有色金属        铅
                      锌              湘
                      钒
                      钛              攀枝花
                      铜——贵溪(赣)、东川(云)、铜陵
               长江——三峡、葛洲坝
七、水能        汉江——丹江口
               西江——梯级开发
       核电:秦山、大亚湾
八、水陆交通
       ⒈水运:长江、珠江
       ⒉陆——铁路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九、五个经济特区                     沿海、对外
                                          近港澳、东南亚
                             原因    侨乡
                                          劳动力密集(落后)
                                          便于引进(外资技术、管理、人才)窗口
                      珠江三角洲
       开放地区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带(漳州、泉州、厦门)
十、上海“一个龙头”——改革开放
                      经济
       四个中心        金融
                      贸易
                      航运
 
第二十五章 西北地区
一、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二、地形: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
三、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
四、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温差大;<400mm(半干、干)
                     河西走廊——引祁连山雪水
                     宁夏平原                                    小麦、棉花、甜菜
五、农业              河套平原              引黄河水
               畜牧业(三和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骆驼、伊犁马、大尾羊)
                     草原牧场、高山季节牧场
                     新疆——坎儿井
                     ——新、甘(玉门)
六、矿产        镍——金昌
               稀土——白云鄂博
               ■——内蒙(第二部)
                            四条铁路交汇
               兰州
                            重工业城市(西北最大)——化学
 呼和浩特——皮革、肉、乳、制糖、毛纺
                                                        ■
七、工业        包头——钢“草原钢城”       ▲
                                                        黄河
                                                        铁路
               乌鲁木齐——中心、纺织(毛、棉)
               喀什
 
第二十六章 青藏地区
一、位置:横断山以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高——高山,柴达木盆地
                                   气温地
二、地形:青藏高原    空气稀薄
                                   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日光城)
三、民族:藏族           温差大
                                   雅鲁藏布江谷地
               河谷农业    黄河谷地                     青稞、小麦(耐寒、喜凉)
四、农业                            湟水谷地
               高寒畜牧业——牦牛、藏绵羊
                                                               钾盐——察尔汗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石油——冷湖
五、矿产                                                        有色金属
               地热——羊八井
               西宁
六、工业        拉萨    毛纺
               林芝           川
               四条公路    滇
七、交通                            青
                                   新
               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拉萨)
 
第二十七章 台湾省
一、台湾海峡
               气候——热带、亚热带、垂直变化、多台风
               山地——玉山,东部最高
               森林——樟树(脑)
二、宝岛        水能——日月潭
               河流——浊水溪
                            植物——稻米、甘蔗、菠萝、贵元、香蕉
               物产
                            矿产——金、银、■、 、硫磺、△——布袋盐场
               汉族
三、民族
               高山族
               台北
四、城市        基隆
               高雄
五、多火山地震
 
第二十八章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
澳门
组成
香港岛、九龙、新界
澳门、凼仔、路环
居民
中国、英国
中国、葡萄牙
位置
珠江口东侧,近深圳
珠江口西岸,近珠海
经济
加工、贸易、旅游
赌场、加工、旅游
归还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第二十九章 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一、概念: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物质、能量    水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她是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再生——土、气、水、生
二、分类
               非可再生——矿产
                                    可再生——受气候规律影响
                      规律性
                      不可再生——地质规律影响
                      不均匀性——
三、基本特征                      西双版纳
                      相互性
                                    内蒙古
                      有限性
四、土地资源
                                          丰富
       ⒈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10%
                                          农业用地绝对量多,相对量少
                                          分布不均、差异大
       ⒉怎样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
              ①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因地制宜
              ②措施    少占、不占耕地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扩大耕地相结合
五、水资源
       广义——水圈                     冰川              浅
                                          地下水
       狭义——陆地上淡水                  深
                                          河流       咸
                                          湖泊
                                                        淡
       ⒈分布——多年平均的径流总量
                      总量    亚洲多;大洋洲、欧洲少
              世界
                      人均    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
                      总量不多                                       节约
              中国                            东南多           夏秋多    建水库
                      人均更少                                       跨流域调水
                                          西北少           冬春少
六、森林
       ⒈森林的作用——环境资源(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⒉世界:22%(不均)
              ①热带雨林——非、南美、东南亚     “肺”
              ②亚寒带针叶林——芬兰→俄罗斯→加拿大
       ⒊中国:13%
              东北1/3  ⑴(天然)
              西南1/4  ⑵(天然)
              东南              ⑶(人工次生)
              ①树种丰富、宜林地广
                     水杉、银杏、中国鸽子树(珙桐)           防风沙
              ②覆盖率低、蓄积量少              “三北”防护林    防水土流失
              ③分布不均——边远山区                                护农田、草原
              ④破坏严重3/12                                       防水土流失、浪
              ⑤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之首    沿海防护林
                                                                             护农田、村庄
                                                                                     防水土流失、风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护长江
                                                                                    名称
              ⑥自然保护区——“人与生物圈计划”10个   位置
                                      &nb, sp;              &nb, sp;  &, nbsp;                           保护对象
                     保护两生——生物、生态系统
 
七、矿产资源(非可再生)
                     资源丰富……第一位:钨、锑、锡、钼、稀土、锌、钛、钒
                     某些矿种贫矿多、富矿少           (乌啼夕暮稀土心太烦)
       ⒈我国    半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稀土——白云鄂博
                     分布不均        铁——鞍山、迁安
                                        、煤——“三北”
                                    磷——西南
 
第三十章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物质
一、概念
               能量
                                   太阳辐射能
               形成来源    地热原子能(铀)
                                   潮汐能           常规——■、 、天然气、水能、生物
二、分类        按利用技术状况(历史)
                                   可再生           新——核、太阳能、地热、潮汐、沼气
               按性质分
                                   非可再生
              形成:沉积盆地边缘                                                     华北60%
                      加、美-英-法-德-波-乌-哈-俄-新疆←       东北(中国)
三、■    世界                                                                                    西北
                      南非——澳大利亚
                      华北:山西、内蒙古
              中国                   贵州(六盘水)
                      东南沿海
              形成:沉积在湖泊、浅海大陆架
                      中东(西亚)60%,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美、墨、委
                      几内亚湾(尼)
              世界 俄罗斯
                      北海
四、                      东南亚(文莱、印尼)
                      中国
                      东北——大庆、吉林、辽河
                      胜利
              中国 华北
                      中原
                      西部——塔里木盆地
                      大陆架
五、水能(水、落差)
       ⒈世界——中、俄、巴、美、加、刚
              6.8亿千瓦
 
                     西南61.4%——长江
       ⒉中国    中南17.8%——长江、西江
                     西北11.1%——黄河——梯级开发
               特点——能量巨大(缺常规能源,需求大)
                            美——核电最多
六、核能        世界
                            法——比重最大
                            秦山
               中国    大亚湾           东南沿海
                            连云港(俄)
七、能源消费构成(%)
       世界              石油60~70%        煤20%
       中国              石油20%              石油60~70%
八、消费和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
               生产——亚、非、拉
       世界
               消费——除(英、加)、发达
九、“能源问题”的实质前景
       ⒈实质——斗争
       ⒉前景——光明——科技
                             现状、落后、紧张、少
       ⒊中国,能源                            ■——
                             重点工程     ——
                                                 水能——
                                                 核电——
 
第三十一章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动物、植物——农(种)、林、牧、副、渔
               地域性
一、特点
               季节性,周期性
二、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
                            品  种
       ⒈气候——                   产量
                            复种制度
                            灌溉农业
       ⒉水源——
                            绿洲农业
       ⒊地形
       ⒋土壤——草原、冲积平原(肥)
三、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⒈国家政策、措施——价格;税收——杠杆
       ⒉城市、工矿业分布
       ⒊农业技术改革——美国——区域化、专门化
四、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绝对
       ⒈发 达————————发展中
        畜>种                                   种>畜
        机械化水平高                  低
        农业人数少                            多
        产 值————————产 值
       ⒉发达国家内部不平衡
              ①地广人稀型——美、加、澳——高度机械化,产值相当高
              ②地狭人稠——日本——生物、水利
              ③地狭人少——欧洲西部——……
       ⒊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
              ①新垦区:巴、阿                     较
              ②东亚、南亚、东南亚:传统稻米产区——商品率不高
              ③热带经济种植园——商品率较高
              ④原始农业
五、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分布
       ⒈小麦——温带、热带草原、亚热带季风……分布最广
       ⒉水稻——高温多雨、雨林、季风——中国、泰国
       ⒊玉米——美(1/2)
              按大洲——亚洲最多,欧洲最少
              按国家——中美俄印
              按人均——北美洲、大洋洲最多,亚洲、拉丁美洲较低,非洲最少
六、“粮食问题”
                     不是总产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客观
       ⒈实质
                     发展中国家落后、贫穷,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主观
                            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⒉解决途径
                            控制人口增长
七、我国主要农业商品性基地
       ⒈商品粮——三江、松嫩、太湖、江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成都、珠江三角洲
       ⒉商品棉——沿江、沿河、江汉、黄淮、新疆
                      油菜——长江流于“北移南迁”
       ⒊商品油
                      花生——沙土“山东,四川”
       ⒋商品糖——“南蔗北菜”
                                                        太湖平原△
       ⒌出口农业基地——三个三角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
 
第三十二章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采粮
一、工业
               加工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
       ⒈分类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
       ⒉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
工业分布、部门
 
1
 
 
18世纪
 
 
蒸汽机
 
纺织
钢铁
走向集中(英)
 
2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汽车、飞机
石油、化学、电力
(鲁尔、美国东北部)
 
3
 
 
20世纪50年代
 
信息技术
新能源
微电脑
航天
宇航
生物技术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土地
                            水源
       ⒈自然条件    资源——采矿
                            能源
                            环境
                            社会协作条件
       ⒉经济条件                  原料
                            三接近    燃料——冶炼厂
                            水运              消费
       ⒊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海运
       ⒋劳力、技术                     服装——
              ①劳动力密集型
                                          电器装配——特区
                                    飞机
                                    宇航
              ②知识密集型        电力
                                    化学    “硅谷”
                                    电子    “硅岛”
       ⒌环境因素                         “硅三角”
              无污染——市区
              轻污染——近郊           下风、下游
              重污染——远郊
三、工业布局的变化
       ⒈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
              大庆
              攀枝花
              休斯敦、新奥尔良
              阿伯丁(英)
 
                                          美
                                          俄
       ⒉由集中趋向于分散    英
              (发达)                日     本州
                     集中                     德
              (发展中)
                                          鲁尔区
                                          鞍钢
       ⒊“煤铁复合体型”    包钢
                                          马鞍山
                                          美东北部
                                   日本
              “临海型”    宝钢
                                   福斯、敦刻尔克(法)
              “临空型”(飞机、高速公路、铁路)
                                   电子工业(人才、环境)
四、中国主要工业区、工业地带
       ⒈沿海
              ①辽中南(重工业)——沈阳、鞍山、大连
              ②京津唐——第二大综合性
              ③沪宁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
              ④珠江三角洲——轻
               经济特区——加工
                     沪宁杭
                     湘中——有色金属
       ⒉沿江    武汉(纺、钢)——鄂西(汽)
                     重庆(钢、水电)——宜昌
                     攀枝花(■)——乌江(水电)——六盘水(■)
                            徐州 ■
                            开封 化肥
       ⒊沿陇海线    郑州 纺织
                            西安 飞机、显像管
                            洛阳 拖拉机
                            兰州 化学
 
第三十三章 人口和城市
一、世界人口增长
       ⒈18世纪产业革命前——缓慢
       ⒉18世纪产业革命后——迅猛
       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慢
                             欧、北美——最慢(停止、负)
              地区差异        
                             亚、非、拉——最快
 
       ⒋中国:13亿人口
              ①人口总数最多
              ②人口年轻化
              ③计划生育——人口基数太大,净增加人数多
              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世界人口分布
       ⒈衡量标准
                     亚1/2                          东亚、南亚——文明古国、农业
       ⒉分布                         稠密区    欧洲西部——商业、资本主义、工业
                     亚非拉70%                 北美(东北部)——金融、工业
                                                        干
                                          稀疏区    湿    高纬
                                                        寒
                                                        热    高山
 
第三十四章 人类和环境
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为+自然)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自然原因
三、环境问题
                      人为原因☆
       ⒈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⒉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⒊城市人口膨胀
       ⒋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