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汉字 别让她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来源:编辑:儒森汉语教育发布时间:2015年1月12日
内容导读:郝铭鉴认为还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郝铭鉴说,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你看看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故意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郝铭鉴认为,教育界和评论界必须对目前这种汉字书写混乱的局面进行反思。
正如华语女歌星、亚洲摩登天后萧亚轩歌中唱词“如果当初在交会时能忍住了激动的灵魂,也许今夜我不会让自己在思念里沉沦,我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今,在中国人眼中,汉字似乎成了“熟悉的陌生生”?国人不由惊呼: 难道汉字真得走远了?
中国广播网、腾讯网等国内媒体与网站曾出现一条让国人惊呼的热点新闻标题:于丹听写汉字“蹴”读“就” 专家:国人不敬畏汉字。报道更称“汉字走远了“、“听写大会”惨不忍睹。
还记得前年各地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汉字听写大会”吗。这些本意是“唤起童年记忆”的举动,却出乎意料地引发了人们对汉字命运的忧虑。因为人们发现很多常用字不会写了,不仅是选手不会写,评委也屡犯差错,就连“听写大会”节目的字幕也是惨不忍睹。
例如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节目。此节目以汉字听写为内容,实行选手闯关制。想不到的是,最简单的听写竟让不少有备而来的选手败下阵来,大量常用字写不出来,令人大跌眼镜。
问题的严重性还远不止于此,由马东担任制片人的《汉字英雄》还花大力气请来于丹担任评委。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被视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结果于评委一开口竟也频频出错。
报道称,于丹被捉住的错误有两处,一是她将“酩酊大醉”中的“酊”字时,读成了第一声(应为第三声),二是她将“蹴鞠”的“蹴”读成了“就”。这件事让于丹也颇羞愧,自称当评委“不合格”。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汉字英雄》俨然扮演着裁定天下谁是英雄的角色,但这个“总裁判”也很不合格。有观众指出,《汉字英雄》的字幕错字连篇,如将“磨叽”打成“墨迹”,将“不假思索”错打成“不加思索”。
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录制过程也是尴尬不断。现场竟只有30%的成人将“癞蛤蟆”这个著名动物的名字写对,而“间歇”一词的差错率高达40%。至于“陀螺”、“熨帖”、“郫县豆瓣”等词的差错率也很高。这种尴尬也出现在上月揭幕的“中国汉字输入大赛”中。
在“键盘时代”,最亲切的汉字,在听写时竟变得那么惨不忍睹,难怪有读者感叹“汉字走远了”,汉字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不敬汉字,汉字就会走远。日前,《咬文嚼字》名誉主编、著名文字学家郝铭鉴受访时表示,这一切源于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汉字书写危机”由此正在引发广泛关注,人们更多将此归因于“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冲击。
郝铭鉴表示,将汉字书写的危机归因于电脑的使用是有道理的,人们天天敲击键盘,不习惯于手写,那要记住字形肯定是有难度的。但郝铭鉴认为,“汉字书写危机”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语文教育的问题。
郝铭鉴说,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教孩子这个字为什么会这么写,所以孩子日后写到这个字,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汉字属于“深层记忆”。可是现在,老师教识字一般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竖横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靠的。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郝铭鉴认为还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郝铭鉴说,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你看看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故意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郝铭鉴认为,教育界和评论界必须对目前这种汉字书写混乱的局面进行反思。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