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政治必做题: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5日

内容导读:
一、 单项选择题

  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0、政治文明是指(B)

  A 现代社会政治结构的表现形式 B 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

  C 反映人类调整社会关系实践的政治理论 D 与野蛮、无知和愚味相对立的开化状态

  1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A 产品的分配关系 B 产品的交换关系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23、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D)

  A 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最后决定的 B 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

  C 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 D 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25、在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劳动资料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

  A 生产工具系统 B 信息传递系统

  C 自动化控制系统 D 能源动力系统

  二、 不定项选择题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BCDE)

  A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 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8、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在于(ABCD)

  A 批判现实社会 B 维护现实社会 C 反映现实社会

  D 调控现实社会 E 直接改变现实社会

  10、文化的功能表现为(ABCDE)

  A 知识继承的功能 B 对人教化的功能 C 构成民族心理

  D 塑造民族心理 E 形成民族传统

  14、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有(ABCDE)

  A 对人们的思想起指导、控制作用 B 调控人的实践活动

  C 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 D 调控社会运行

  E 为制订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7、先进文化是(ABC)

  A 反映社会前进趋势的文化

  B 促使人们在精神上健康向上、智力上不断发展的文化

  C 社会的精神文明

  D 人们所创造的一切文化

  E 具有信息传播、教育和塑造功能的文化

  三、 辨析题

  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答案要点】

  (1)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但是,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

  (2)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同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

  四、 分析题

  3依据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和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说明反对愚昧迷信和伪科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而落后、腐朽的社会意识严重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发展的规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形态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原理,对于我们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清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和欺骗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认清愚昧迷信和伪科学对于现代化建设已取得的社会稳定局面的危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头脑,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从根本上增强对愚昧迷信、伪科学的识别和抵制能力,防止各种唯心主义的东西侵蚀我们的头脑;②要坚持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唯心论、有神论,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4“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依据材料请回答:

  (1)“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哲学依据。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怎样?

  (3)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和法律既联系又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①道德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的自我约束力量而存在并实现其对社会的作用;而法律则是通过成文的条例、条文而存在,并通过强制的手段实现其对社会的作用。②道德的社会作用比法律的社会作用更广泛。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可以使个人自我节制,还可以使人们为某种理想、信念自觉献身。③道德与人类社会并存始终,而法律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的消亡而消亡。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社会关系、约束人的行为的规范,二者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①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②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③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法治必须以社会上公认的道德作为其前提和基础;德治也要有强硬的法律规章制度的支撑和制约。

  (3)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