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考研时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预测试题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5日

内容导读:

1. 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
A. 与时俱进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B】
2.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反对台湾独立 【B】
3. 十六大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是
A.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C.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D.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是
A.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 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 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D. 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 是在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A】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走群众路线 【A】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核心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 【B】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本质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9. 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 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D.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
1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
A.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B. 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 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D. 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A】
11. 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
A. 党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党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C.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D.我们国家经济能否上一个大台阶 【C】
1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A】
13.十六大实现的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个与时俱进是
A.提出了全党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
B.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
14.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发展 B. 改革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稳定
【A】
15.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A. 生产力的变革 B.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C.执政党的变化 D.政权性质的变化 【B】
16.对我国来说,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
A. 21世纪头10年 B. 21世纪头50年
C. 21世纪头20年 D.“十五”计划时期 【C】
1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A】
18.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
C.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
D. 从严治党 【C】
19.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 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我们绝不承诺对台湾放弃使用武力
D. 两岸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高度自治 【B】
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独立自主 【A】
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调整经济结构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国有企业改革 【D】
22.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A.兴办经济特区 B. 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 D. 实施“走出去”战略 【D】
2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
A.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爱岗敬业、勤俭节约
B.爱国守法、维护安定、诚实守信、热心公益、自强不息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实于党、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C】
24.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其中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
A.工人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利益 B.工人阶级的利益
C.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D. 农民阶级的利益 【C】
25.共产主义的实现,只有在
A.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B. 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C.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D.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 【C】
26. 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C.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27.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坚持与时俱进
D.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28.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就是要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C】
29.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
A.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B.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C.扩大内需 D.可持续发展 【A】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B】
二、多项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B.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E.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ABCD】
2.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B.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D.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E. 维护社会稳定 【ABCDE】
3.江泽民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做到
A.发展要有新思想 B. 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E.理论上要有新发展 【ABCD】
4.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 D.文化更加繁荣
E.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BCDE】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
A.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E.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 【ABC】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抓好关系全局的任务是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B.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C.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E.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ABCDE】
7. 江泽民在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是
A. 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C. 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D.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E. 坚持与时俱进的典范 【ABC】
8.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是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反对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E.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ABC】
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有
A. 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B.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C. 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D.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议
E.关于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的决议 【ABC】
10.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是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ABCDE】
1l. 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 注重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 【ABCD】
12.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
B.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基本实现现代化
E.实现新型工业化 【ABCD】
13.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E.为以后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ABCD】
1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E. 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途径 【ABC】
15. 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它包括
A. 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E.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ABCDE】
1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 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政策领导
E.集体领导 【ABC】
17. 十六大报告指出13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A.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E.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BCDE】
18.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根本在加强党的建设
C.原则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E.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ADE】
19.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内容包括
A.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E.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BCDE】
20. 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就要
A.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B.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C.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
E.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ABCDE】
21. 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 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
D.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E.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BCDE】
2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A. 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大力引导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D.使两者沿不同轨道独立发展
E.使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 【ABE】
2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A.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B. 促进经济增长
C. 增加就业 D.稳定物价
E.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BCDE】
24. 创新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的把思想认识
A.从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E.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BCE】
2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A.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B.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D.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E.一定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ABCD】
26.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理解党的先进性必须
A. 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去考察
B. 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
C. 放到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的局面中去考察
D. 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斗争中去考察
E. 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ABDE】
2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 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 提高自觉性
E.坚持科学性 【ABC】
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B. 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C. 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D.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E.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BCDE】
29.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都
A.面对着同样的历史任务
B. 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D.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D】
30.我们党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A.推进现代化建设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完成祖国统一 D.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E.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ACE】
31. 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
A.改进党的思想作风
B.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E.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E】
32.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有两点是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的,这两点是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E.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AB】
33.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A.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着眼于不断创造新的理论
C. 着眼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D.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E.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ADE】
34.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在
A. 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 B. 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
C. 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D. 改革上不断有新思路
E. 各项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 【ABC】
35. 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
A.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B.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
C.是我国地区差距扩大得以扭转,消灭贫困人口的时期
D.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时期
E.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ABE】
3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B.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C.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
D.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E.是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的关键阶段 【ACD】
37. 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A. 工人阶级 B. 广大农民
C. 私营企业主 D. 知识分子
E.民营科技企业工作者 【ABD】
38.“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表现是
A.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目的
E.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先进文化 【ABC】
39.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得出的基本经验是(或党80年实践得出的启示是)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E.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BC】
4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 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E.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BDE】
4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A.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实行联合和兼并
B.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E.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ABCE】
4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共同成为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构成内容
D.表明个人收入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E.从收入分配上体现了把个人既作为劳动者又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看待 【ABCDE】
43.我们要团结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
A.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
B.对他们的入党要求都要满足
C. 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
D. 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E.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ACDE】
44.我国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B.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E.大力发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 【ACDE】
45.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是
A.是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是否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是否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E.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DE】
46.当前时代的潮流是
A.世界要和平 B. 人民要合作
C.国家要发展 D.社会要进步
E.民族要团结 【ABCD】
47.在当代中国,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主要应该看
A. 他们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B.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
C.他们的现实表现
D.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
E.他们是否是中共党员 【BCD】
48.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要坚持的三个一致性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B.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C.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致性
D.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E.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BDE】
4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
A.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
C.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
D. 工人阶级的总数变少了
E. 由于我们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
【ACE】
50.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有
A. 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多样化
B.我国的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
C.我国的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
D.我国的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
E.我国的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ABCDE】
5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做到
A.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B.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C.进行理论创新 D.加强廉政建设
E.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ABE】
5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
E.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贡献的新的社会阶层 【ABCDE】
53.坚持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一定要
A.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发生的重要变化
B.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D.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E.看到这些变化对我们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ABCD】
54.要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
A.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
B. 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C. 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
D.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
E. 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 【ABC】
55. 为应对入世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我们必须
A. 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 改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C.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更多地创立名牌
D.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统一企业经营行为
E. 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ABCE】
56.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总体上看,有利于促进国家的互利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段话
A. 体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B. 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表明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也要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必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E.表明发展中国家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ABC】
57.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观点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C.认识的目的在于寻求新认识 D. 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E.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ABD】
58.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是指
A. 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
B. 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
C. 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
D. 可以谈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问题
E. 可以谈台湾作为独立政治实体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问题
【ABCD】
59.我们党在新世纪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 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C. 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 D.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E. 矛盾的对立统一 【ABC】
60.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从哲学上看,这段话体现了
A. 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E.矛盾的不平衡原理 【BE】


黑博士考研信息工作室
BlackDoctorWorkroomBeiJing
※ 修改:goghoo于2003-11-05 17:00:33修改本文


※ 来源:考研论坛 bbs.cnky.net [FROM:219.238.*.*]

--------------------------------------------------------------------------------
 [广告] 2004版法律硕士考试样题变化情况!《2004法硕指南及大纲》11月10日发行,现在开始热购!



goghoo


新手上路
经验: 100点
财产: 41 元
文章: 19 篇
发表于:2003-11-05 17:09:51 3 楼


2004年考研政治:毛泽东著作编年提纲
第一阶段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土地革命中前期1915新文化运动--1935 遵义会议召开)

这一时期常考事件:
1. 1915年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著名刊物《新青年》、《每周评论》
2. 1918 李大钊撰写《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蔗民的胜利》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转播
3. 1921党成立,李大钊初步表示马列应与中国实际结合
4. 1922 二大 制订反帝反封建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次分析中国阶级状况;农民问题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5. 1923 三大 确立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6. 1925 四大 争夺革命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
7. 1927 八七会议 总结第一次革命失败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总方针;提出枪杆子出政权。
8. 1927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9. 1929 毛泽东主持古田会议 确立在农村中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军队
主要著作:
1. 在集中体现1925年11月《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 早期领导人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
2. 1925年至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第一次把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劳动阶级,是我们同盟的对象。)《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3. 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4. 1929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5. 1928到1930: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
《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6.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7. 1933年8月《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强调在战争环境中加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 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中
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 1935 遵义会议--1945 中共七大)这一时期常考事件:
1. 1935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
2. 1938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列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 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中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毛泽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会议主要决议: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4. 1941张心如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教育家》中首次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5. 1943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中国共产党正式使用这个概念。

洛川会议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
主要著作:
1. 1935年瓦窑堡会议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2. 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四个特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第一、第四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可能发展战胜敌人。第二、三特点决定战争的持久和艰苦性
3. 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主要内容有: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4. 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
这三个著作形成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
《<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党的建设、武装革命、统一战线三个法宝,把建党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新民主主义论》:
(1)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其次,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2)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文化纲领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5. 1940年《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注意:在争取中间势力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1. 们有充足的力量;2. 尊重他们的利益;3. 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这几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
(1) “中间派”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2) “中间势力”这一概念则有两种情况:①当指三三制政权中的中间势力时,是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对三三制政权的组成原则的划分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②但当它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6. 1941年5月 《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
7. 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8. 1945 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
把“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当做“我们的一般纲领”;而把“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当做“我们的具体纲领”。这是根据当时形势来制定的。
在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第三阶段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常考事件:
1. 1945年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
2. 1948 晋绥干部会议 明确把官僚资本列为革命对象,毛泽东完整提出在新民主主义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3. 1981 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一表述。
主要著作:
1. 1947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最主要的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2. 1948年1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3. 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a. 完整的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b.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
c. 明确的提出了“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4. 1948年12月30日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5. 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6. 1949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恢复和发展生产)和主要途径。毛泽东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阐述了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7. 1950年6月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该报告中规定了实现对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3个条件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c.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应该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会议着重批评了那种可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
8. 1955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法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和“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总原则)的重要方针。
9. 1957年1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基本内容:
a. 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运动规律
b. 提出了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
c. 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
d. 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三点:1、矛盾普遍存在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在文中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57年后,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扩大的中央全会上的讲话》总结: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著作中。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主要著作中。
毛泽东同志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思想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中。
毛泽东同志关于政策和策略思想集中表现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高潮的总结》、《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不要四面出击》、《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等著作中。
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的著作,主要有:《青年运动的方向》、《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
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的著作主要有:《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和时局》、《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