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职硕士新闻
正文
字体: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二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4日

内容导读: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关键是( )
      A.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实在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
      A.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B. 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D.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3.“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4.英特尔公司前段时间推出“奔4”,使得市场上原有的“奔Ⅲ”电脑价格大幅下降,这是因为( )
      A.固定资本有形损耗减少
     B.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增加
      C.“奔Ⅲ”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D.“奔Ⅲ”产品的使用寿命缩短
   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是指( )
      A.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B.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C.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D.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6.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7.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把教条主义者比喻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本本主义》
     D.《为人民服务》
   8.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碗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9.中共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表述的文献是( )
      A.《论党》
      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0.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
      A.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 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
      A.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D.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1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
      A.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
     C.加快自治区域的经济发展
      D.选拔和培养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
   14.实现新世纪“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是( )
      A.经济发展         B.党的建设
     C.对外开放         D.人民军队
   15.2001年6月与我国恢复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马耳他          B.墨西哥
     C.马其顿           D.乌兹别克斯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中国传统哲学论断中,充分表达了对事物矛盾统一关系的认识和把握的有( )
      A.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B.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
      C.知之非艰,行之唯难
      D.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E.阴阳合德,刚柔有体
    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说明( )
      A.物质力量和意识力量是根本不同的和没有关系的
      B.精神力量不能代替物质力量
      C.社会意识、理论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E.精神力量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发挥作用
    3. 文化是( )
      A.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B.人类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C.人的不同形态的创造物的多元复合体
     D.人类进步与迈向自由的尺度
      E.人类进行的精神生产的产物
    4.信用货币是( )
      A.银行券、支票、汇票和期票等
     B.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证券
      C.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价值符号
     D.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
      E.具有内在价值的能起货币作用的价值符号
    5.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 )
      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削程度
      B.利润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
      C.剩余价值率一般小于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E.剩余价值率是决定利润高低的因素之一
    6.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关系是( )
      A.资本集中是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累是积聚的重要条件
      C.资本积聚的增长有利于资本的集中
     D. 资本集中则会加快资本的积聚
      E.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
    7.中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共主要原因在于( )
      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动力
      B.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人民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C.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主要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D.中国工人阶级的大多数是农民转化而来
      E.中国农民阶级比工人阶级更富革命彻底性
    8.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主要思想有(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E.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
    9.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领域包括( )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财产和服务的行业
     D.执行重要进出L:J业务的重要骨干公司
      E.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骨干产业
   10.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 )
      A.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B.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良好势头的迫切需要
      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D.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 E.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
   11.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否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主要标志是( )
      A.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 看它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C.看它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看它是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E.看它是不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2.北京申奥成功说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
     B.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信任
      C.对奥运全球化的一次很好推动
     D.推动中国对世界奥运做出更大贡献
      E.将推动北京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
   13.江泽民“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这“三个规律是( )
      A.改革开放的规律
      B.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E.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规律
   14.2001年2月27 13在海南省博鳌镇成立的“博鳌亚洲论坛”是( )
      A.第一个涵盖整个亚洲的论坛
     B.亚洲第一个永久定址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C.探讨亚洲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非官方开放性论坛
      D.立足亚洲、美洲的全球政府论坛
      E.亚洲地区性的、各理事国轮流举办的国际会议组织
   15.2001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什么组织改选中落选( )
      A.教科文卫委员会
      B.国际麻醉品管制局
     C.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D.人权委员会
      E.发达国家委员会

三、辨析题 
    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固定资本的物质损耗实质上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真实的,后者是虚伪的。

四、论述题
    1.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请说明为什么正确地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的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或请根据毛泽东的论述,阐述党的建设在民主革命三大法宝中的地位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现实意义。

五、材料题

    1. 分析下列有关股份制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据报载,早在17世纪中叶,股份制就开始从资本主义合作制企业中产生。1660年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已是股东550人的最初的现代意义的股份公司。
    英国1825年依靠股份铁路公司建成了第一条铁路。
    美国在1825年也是通过股份制铁路公司建成第一条铁路。
    19世纪末,英国首先发行低面值的l英镑股票,通过小面额股票吸收社会游资。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股份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股份公司十倍、数十倍、成百倍地增加。股份公司迅速地扩展到工矿业、流通业、公用事业等几乎一切经济领域,其最突出的变化是股权散化。

材料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股份制作过许多精辟论述,他们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在工业上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新时代……它显示出过去料想不到的联合的生产能力,并且使工业企业具有单个资本家力所不能及的规模”
    “股份制——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
    “这种向股份形式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
    “在股份内,已经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
    “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不再是私人生产;而足为许多结合在一起的人谋利的生产。”

材料3
    10多年来,深圳市在大量的竞争性行业中,公有制经济普遍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并通过建立一大批国有与集体、国有与外资、国有与民营等互相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形式的公有制模式。
    如深圳中兴新公司1992年组建时注册资本3m万元,其中国有出资153万元,占总股本的51%,民营企业出资]47万元,占总股本的49%。由国有公司控股,授权民营企业经营,经营者以所持股本和分配权益作抵押,保证国有资产按一定比例增值。仅5年的时间,国有净资产总额增至2.1亿元,增长百倍。深圳开发科技公司成立于1985年,当时国家投资2印万美元与外方合作,外方以知识产权和销售网络折价入股,占有34%的股权,经过12年的发展,现在公司的总资产扩张到25.8亿元,净资产增长到10亿元。又如赛格集团,从贷款2600万元起家,先后通过与日本、香港等客商成立中外合资企业,用4亿元资产控制并盘活了40亿元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迅猛扩张,发展成为总资产近百亿元、净资产逾jl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国有净资产11年间增长了35倍。
    请回答:
    (1)什么是股份制公司?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股份制公司如何评价?
    (3)如何认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2.下面是一组社会保障方面的材料:
材料1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定位在“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双方负担、统帐结合”。

材料2
    1998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已经入不敷出,当年收入为1459亿元,支出为1511.6亿元,赤字52.6亿元,当年底滚存节余的养老保险基金较上年下降了10.4%,减少到611.6亿元;1999年上半年则有26个省市收不抵支,年末滚存养老金继续减少到不足500亿元。与此同时,截止1999年12月,全国累计拖欠养老保险金160亿元需要补发。到1999年底,我国共有1.23亿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但是,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人口,包括1.3亿乡镇企业职工,2000万事业单位和国家公务员,3200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基本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材料3
    从社会保险负担看,对中国10大城市508家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支出占工资比例为57.66%和50.33%,中外合资企业为20.29%,集体企业为18.74%,私有企业为18.1%。

材料4
    目前,多数地区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只有少数地方由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按数额计算,目前社会化发放率只有40%,按对象计算则只有36%。

材料5
    全国只有3个省市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利统一、基金统一调剂和管理的省级统筹制度,25个省市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且各省用于省级调剂的基金仅占养老金支付的1%左右,有关部门测算,养老基金平均回报率扣除通货膨胀后,实际收益率为负数。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4与5,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2)分析材料1,指出近两年来劳动保障部门将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定位在“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2、3、4与5,指出从现在开始,继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从哪五个方面着手。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二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B    5. C   6.B   7.C  8.B
9.C  10.B   11.C   12.D   13.B  14.B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E  2.BCDE  3.ABCDE  4.ABCD     5.BDE
6.BCD    7.ABC    8.ABCDE  9.ABCDE   10.ABCDE
11.ABC 12.ABCDE  13. BCD    14.ABC     15.BD

三、辨析题

  1.(1)矛盾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都有其特点。
   (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是因为: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又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认识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认识的规律。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
   2.(1)固定资本物质损耗是由于生产中的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2)固定资本精神损耗是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贬损,它才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3.(1)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的经济基础,阶级实质不同。
   (2)在分析民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问题时,必须把民主与专政结合起来,搞清楚是哪个阶级的民主,对谁民主,对谁专政。

四、论述题

    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和法律既联系又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①道德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的自我约束力量存在并实现其对社会的作用;而法律则是通过成文的条例、条文存在,并通过强制的手段实现其对社会的作用。
    ②道德的社会作用比法律的社会作用更广泛。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可以使个人自我节制,还可以使人们为某种理想、信念自觉献身。
    ③道德与人类社会并存始终,而法律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的消亡而消亡。道德和法律共同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约束人的行为的规范,二者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又是相辅助相成、相互促进的。
    ①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②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③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法治必须以社会上公认的道德作为其前提和基础;德治也要有强有力的法律规章制度的支撑和制约。
    (4)把以德治国和依法国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2.(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正确理解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
    (2)武装斗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建设与能否成功地开展武装斗争密切相关。
    (3)统一战线是中共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进行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统一战线必须以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4)党的建设是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只有把党建设好,党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5)总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示:
    (1)地位:民主革命中,领导人民成功运用这“两件基本武器”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胜利。
    (2)意义:当前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能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党能否领导全国人民正确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各种问题。为此我们要从毛泽东的论述中得到启示,关心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
    首先,始终要求全党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
    其次,新形势下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拒腐保廉。
    再次,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最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组织上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五、材料题
    1.(1)股份公司的含义。它是适应机器大工业和信用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其出现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加快了资本集中,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过渡点。
    股份资本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是私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的一种扬弃,没有改变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3)对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要认识到:
    ①股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或资本组织形式,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可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不能笼统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所以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③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我们应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通过这种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目标。
    2.(1)主要问题:
    ①保险基金人不敷出; ②覆盖率低;
    ③国有企业负担重; ④缺乏完善的发放养老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
    (2)积极意义:
    ①保证人民生活; ②维护社会稳定; ③推动经济发展。
    (3)完善措施:
    ①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
    ②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过渡;
    ③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④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⑤健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热门标签: